标签:
侯耀文逝世被气死侯迷王朔 |
分类: 矮人看戏 |
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6/25/11/3/113f9cfa20f.jpg“候哥”走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刚刚被扔在沙发上的屁股于瞬间被弹了起来,十分钟前刚刚被篮球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四肢居然又恢复了挥舞的活力。但大脑的本能反应让我的俩眼充满了怀疑,可小当家的妈那夸张的表情告诉我:事情是真的。刹那间,我对死充满了憎恶。
死,对每个生之人来说都是一种“常态”,不管生之人愿意与否都是枉然。死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哪一个人愿意被气死。事有可为或不可为之分,有些事在它结束的时候就应该让它沉寂,而不应该让其硬生生地喧嚣起来。
比如,有些“侯迷”在候哥走了之后,联想到前阵子“谢东事件”给侯家带来的那些烦恼,就把矛头指向了“搅屎棍”王朔,认为侯耀文就是被其“活生生气死”的!(金陵晚报)
没有哪一个人能在各种事端频频缠绕中而“笑颜一身轻”。事实上,一把年纪的侯耀文在去世前仍然是活跃在娱乐前线的敏感人物:因马季去世,牵扯出了相声界的“门派之争”——侯耀文“不认马季(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因谢东吸毒牵扯出父亲侯宝林私生子问题,据说侯耀文“承受了巨大压力”;“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暴风雨”突袭之际,前几年与妻子袁茵离婚的内幕又被好事者揭出。种种迹象表明,侯耀文的心脏负荷“达到了极点”。
如今,侯耀文走了。我从小就对“说相声”的侯耀文“比较熟悉”,在我那与快乐有关的童年记忆中,相声占有很重的分量,要远远超过“小人书(连环画)”对我的诱惑。在与相声有关的所有的欢声笑语中,就有侯耀文的影子。虽然我知道每个人迟早都要离开,但侯耀文“无声”地离开还是让我打了个“冷战”。
作为一个符号,侯耀文在相声界的身影是清晰的。有人说:侯耀文走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在怀念侯耀文,还是在怀念那个娱乐属于相声的年代。是的,当一个曾经给自己带来无比快乐的人突然从视线中消失的时候,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也就从心底油然而生,而他所属的时代也于尘封之中被悄然打开。
或许,怀念侯耀文是“侯迷”的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却是另一件更大的事情。就像侯耀文前脚刚走,就有人把王朔揪了出来,说王朔是杀人凶手,要王朔忏悔,言辞之激烈无以复加。事实上,其情虽可“理解”,但却值得再商榷。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真正的“侯迷”,就应该忽略叮在侯耀文生前身上的那一只只扰人的虱子,让侯哥安静地离开比任何一种谩骂都更理智。因为,在没有“可靠证据”可言的前提下,任何猜测或臆断都是对逝者的不敬——尽管那一只只吸人血的虱子让人十分地憎恶。
王朔不厚道,地球人都知道。为了唾骂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而在侯哥逝去的头上扣上一顶“被活活气死”的臆断的帽子,我们于心何忍?我们不应当那些无事生非的好事者。如果真要跟那些不要脸的人算账,也应该选择在“秋后”,而绝对不应是现在——逝者尚未入土为安,我们怎能忍心在此时给人家再添乱?“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不是“侯迷”应该做的,否则,岂不便宜了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们?
所以,若是真正的“侯迷”,就应该抛却一切“恩怨”保持沉默,如果可能就去候哥灵前上炷香吧!
“候哥”,走好!
是为“候哥”仙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