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的信息冗余
(2022-05-16 15:06:23)分类: 死理性派 |
前文说,相关的两句话之间如果没有连词小学生都能补齐,可见连词是冗余的。连词的作用就是减少读者的处理信息负荷,相互印证,能更好的理解作者观点。比如英语听力中的BUT,听到就知道后文才是重点,前文都是干扰。但有时这些连词连预示下文的作用都没有,让读者一头雾水,就比如小怪近日读《红楼梦》的两句话。
其一、“这家族虽繁荣百年……”,那么接下来要由盛转衰还是继续繁荣?若接由盛转衰,逻辑是物极必反:凡事终有期限,百年很久,所以久阳必阴。若接继续繁荣,逻辑是经验主义:因为有百年繁荣经验,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如今这点波浪不算什么。
其二、“因宝钗平日衣着朴素……”,所以这艳丽的宫花要不要送她?若送,逻辑是缺啥补啥:平日朴素就有艳丽的需求;若不送,逻辑是经验主义,平日朴素表示定不喜欢。
读者诸君且看,这表示转折与因果的连词并不能预示后文,我们还需细细读来才知后来,而后知连接关系。类似的,常有一个证据可以让辩论的双方都纳为麾下。
比如,“A老师带某班,某班表现平平”。持“A老师带班能力强”的甲方认为是一例证:这么差一个班级交到A老师手里,才能有这样平平的表现,若给其他老师,保不齐出什么岔子。持“A老师带班能力弱”的乙方也认为是支持自己的例证:这么好一个班级交到A老师手里,只落得表现平平,交给随便哪位老师,都能带得更好。你看,一个案例扔下来,谁都捡去,像给双方都发了武器。细思可知,这里对某班情况缺乏共识,本想用某班做标尺评价A老师,却不想双方都是拿A老师做标尺,评价某班。
很多情况下,我们说话、写文都以为交代清楚,还用信息冗余互为验证,自以为准确无误,但常常适得其反,哈哈,听众难免会挖掘一些“奇怪的逻辑”,有时竟更加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