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会计朋友想和我见面叙叙旧,约了大半年,到终于见上的时候,连连喊忙死了,我说怎么这么忙?告诉我,公司一百多人,就一个出纳一个财务,每天各种凭证算来算去,根本没有时间。我问,你们没有财务软件吗,用财务软件很多繁杂的重复工作就避免了。她惊愕的看着我,我忙成这样,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学那个?
前一阵子和一个主管博客的妹妹吃饭,聊到为什么不把一些例行工作变成计算机辅助的自动流程,妹妹声泪俱下,每天晚上10点啊,我哭我喊,我无泪呀,哪有时间。
许多朋友都有类似的问题,工作已经把他们压得吐不过气来,时间变成了最稀缺的资源,不过回想自己从业这么多年,也在挨踢圈里混着,好像还没怎么太忙过 (但愿老板看不到这句话,哈哈),便和大家交流一下“偷懒”的所谓秘诀。
学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朋友知道,程序运行的时候CPU的利用率不能超过一个上限,比如:80%,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将无法正常执行系统调度,最终就会宕机(停机)。
一个运动的人,运动的最大限度是必须留出心、肺、血管等能量供给系统余量,如果忙到心跳都没有时间,大约也该停机了。
偷懒的秘诀是什么?你永远不要忙到连改善工作流的时间都没有!
曾经有人质疑,如果现在的任务眼看着不完成,那个缺漏怎么补?
看来他是把问题看成不是1就是0那么简单了,相似问题还有,一些领导总是对工程时间打折扣,还美其名曰,你看我们抢出了几个月时间,实际上干活的都明白,竣工的标志虽然提前了,工程却留下了长长的尾巴,未来经月或者经年,维护调整将一直继续。
如果是一个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缩短时间抢是同样完不成,除非你可以牺牲质量,也不要把问题仅仅用完成两个字来形容,完成的质量实际上对时间有很大的影响,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例行的考虑,时间有限的时候应该主动减少任务,以便能有时间自己的思考,如果你碰上一个蛮不讲理的上司,建议不能减少任务量的你稍微牺牲一些质量,以换取一些时间。
不要觉得事情只有做和没做两种状况,按照事情完成的质量,最终结果可以在0和1之间取值,而那些里程碑的东西,只有象征性意义,你一般不大可能完成100%的满意,如果完成90%的满意度你已经满负荷了,那么把工作满意度降到80%吧,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
暂时降低工作满意度的做法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不久,通过改善工作流,你可以在不满负荷的情况下达到或者超过早期需要满负荷才能达到的满意度。
相反,硬挺着90%满意率的满负荷工作着,最终经不起疲劳的折磨,满意度会很快下降。
不要告诉我你忙得没有时间了,忙得连改善工作流的时间都没有,你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