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浪一直在搞名人博客秀,惹出一些议论,不少人质疑,新浪给已经是明星的人关注得过多,忽略了更广大的普通用户,人们怀疑新浪的博客路线是否正确。
新浪真的忘记草根了吗?其实未必,想一想,难道新浪热热闹闹的博客大赛是给明星参加的么?肯定不是。说到底,明星们的博客也不是为了宣传明星的,是给普通的博客或者网民看的。
请来了诸多名人作博客,新浪未必没考虑,那些从来没有写过博客的明星能够坚持下去的可能性,请人不易,坚持更难。尽管草根不被关注的声音不少,但是丝毫没有影响草根们的积极性,新浪博客2.0宣传一个多月的效果众所周知,据知情人说,新浪博客每天发文量早已突破了1万,实际上已经超过博客网成为国内最活跃的BSP了,数据不一定准确,但能说明些问题。
意见领袖们的意见和结果相反,大概是忽略了,真正沉默的网民更愿意关注明星偶像而不是正在争取曝光率的我等博客先锋,我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就的博客文章,远不及明星们的涂鸦来的痛快。
有理由相信,以公共传播为特征的博客,推广明星比推广意见领袖更能取得效果,新浪要考虑的是这些明星们能不能坚持做博客,而无须担心是否对博客传统离经叛道!
当然会有人反对我的说法,博客是共享信息的工具,不是公众传播的东西,你老土不知道还有个长长的尾巴么(long tail 长尾)?
长长尾巴上面的草根为什么要推荐呢?被推荐的草根还是草根么?好比你要看摄影胶片是不是好的,结果发现,看到的每一个都是坏的,于是惊叹:真是奸商,没一个好的! 殊不知,看本身和坏是关联的,你无法开灯看屋里有没有亮光,正如量子力学的测不准,观测者已经成了参与者。
真正的草根追星去了,不会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来争取权力运动的,已经不是草根,或者不是奔着草根们私人信息共享的目的,毕竟象木子美那样乐于和公众分享个人隐私的是个别现象。
流水渡关于草根的博客还是精英的博客的帖子说,“博客是大家的博客。草根的表达权,精英的话语权。”我比较赞成博客定位的多元思路,博客从定位上可能更适合“表达的需要”(我的说法是共享信息,意思基本一致),不过从目前看,更多博客还是奔着像超女一样精英传播来的,那么,BSP如何平衡这两个矛盾倒是个问题。
接下来,新浪以名人带博客热热闹闹一阵子之后,确实应该开始为非名人的草根多考虑一些了,毕竟博客是多元化的,为草根提供通往精英的通道也会有号召力。
当然,博客为草根成长到精英制造了机会,却不是精英加工厂,本来草根和精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每一个博客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成为精英,那么这个世界除了精英还有草根么?
尽管我也相信未来,信息共享的博客将是主流应用,但遗憾的是,从国内目前情况看,还没有看到真正面向个人信息共享的博客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