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A股迎来了戏剧性的大震荡。下午开盘后,看了一眼市值,继昨日大涨后,又奋力创新高,但是券商股的疯狂令人有些不安,之前对招商有一些减仓,于是没有执行昨日晚制定的清仓券商计划,就出去办事了。
回撤难防:
三点多,回到车上,看看收盘情况,市值从午后的最高点一下子跌了7个多点,创造了主账户组合投资以来单日下跌的最高纪录。当时心里确实有点发凉,虽然预感到调整随时会来,但没想到除了大金融板块几乎全线跌停,其他板块的一些持仓也出现了8个点左右的跌幅,回撤幅度太大,组合的策略没有起到缓冲的作用。回到家,心态已平静,考虑第二日对策,对券商是否连续下跌,吃不准,但预感其他板块的股票不会连续大跌,反抽可能大,估计组合策略会在明天发挥缓冲作用,银行持仓是长期的,不想折腾,那么操作重心放在应对券商股的折腾上。
对于如何防回撤,其实是如何防止回撤过大,一点回撤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之前的策略是整体下跌到一定比例,就基本清仓,但此点过于教条,清仓后无论是继续下跌还是出现踏空,何时加仓,都很难把握。因此,还是决定用仓位管理的方法,根据行情的发展,决定整体仓位和个股仓位的高低。本轮行情往后发展,震荡市加震荡后继续上扬的概率,大于连续下跌加震荡后下跌的概率,那么仓位高一些是可以的。但里面还是有主观判断预测的问题,如何尽量客观化,近期拟用一段时间仔细思考,想起来很头疼的。
折腾券商:
周三,券商股开盘后一度冲高,貌似天赐良机,嘁哩喀喳,一段猛砍,大部分清掉,随后迎来券商继续大跌。到了下午,看到大盘强势,又补回了部分券商。券商的价值还要看牛市的延续,但短期不再担心其连续大涨,暂停机动兵力不断跟随的战法,所余底仓也计划高抛低吸,降低成本。至于前期为什么不增加基本仓,而保留一部分机动仓, 还是出于谨慎的做法,想一直保留预备队,或许是偏保守了,在大熊市爬出来的,总是小心翼翼。值得庆幸的是,周三个股活跃,基本收复的周二的亏损部分,单日盈利记录大幅刷新,也验证了震荡的规模。
欢迎震荡:周三反弹后,周四周五连续盘中震荡,个股很活跃,手痒难当,继续折腾券商,降低了一些持股成本,而其他个股,甚至包括一些今年长期躺着不动的,也纷纷拔地而起,新股的获利也算有一些贡献,至周五收市,市值已经超过周二峰值,大盘点数距最高点还差150点左右。压住大盘,板块轮动,心中反而不慌。自己的体系是在熊市或者说震荡市慢慢建立起来了的,反而对震荡市比较适应,其实还需要继续改进。股指震荡一段时间,或许能替代猛烈的调整,震荡后向上最好,即使向下,利用震荡期,加大利润,推进防线,也是可以接受的。
分散短长:本周的震荡走势,分散策略经受考验。分散的最大缺点就是进攻时进展缓慢,比不上集中到位的高歌猛进、火箭升空。但是分散的优点肯定也是有的,一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甚至也有阶段跑得快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使不谈遇到黑天鹅的极端情况,假如遇到企业暂时的困难(包括基本面和市场偏见两方面),对于动作缓慢的投资者来说,也能扛得住,事实上,如果企业没有烂到底,能够保持利润增速, 或者稳定盈利,或者行业欣欣向荣,买入的时候严格遵守逢低买,不追高的策略,坚持下来,最终盈利的概率相当高。而相对分散可以让人保持坚持下来的良好心态。 自己采用相对分散的策略,和自己的性格、所处环境是相适应的,另外,我觉得作为小股东,再怎么仔细研究公司,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方方面面,更谈不上参与把控方向。
当然,为了提高攻击性,在分散中局部相对集中的策略,需要进一步思考研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