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的力量——李侃《狗仔队》展读
(2013-02-12 08:34:36)
标签:
文学/原创文化 |
分类: 优秀诗歌作品展读 |
多此一举的力量
——李侃《狗仔队》展读
李侃的诗一直在我的视野内,并注意着他每次出手的新作。他的诗,生活日常化,语言简洁,干净,表现力极强。
尽管诗的日常化,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出路,并且符合大潮流。但诗歌过于日常化,完全陷进去,则会显得过于琐碎,使诗变得庸常,失去诗意。对于醉心于表达日常生活的诗人,我一直有这种担心,陷进去,出不来,更容易变得絮絮叨叨。清醒的诗人,对日常一定要保持某种距离和警惕。
李侃在这方面,我一直注意观察着。有时陷得深,津津乐道;有时则有保持着某种距离。当与日常保持着某种距离的时候,则容易产生优秀作品。
最近李侃发的一组,其中一首《狗仔队》,凝聚了足够的力量。它显示了李侃与日常的某种距离,我的担忧消失。
先看诗。
狗仔队
——李侃
狗仔队的成员是人
不是狗
更不是疯狗
也不是藏獒
只是
像狗一样
第一眼完它,就让人叫好。
全诗六句,一个判断句,三个否定句,最后一个判断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核,足够硬朗,足够轮廓分明,使得此诗就像一个剌猬,全身带刺,无论扎向哪里都是力量。
再来细看一下全诗。
一个判断句:对狗仔队的结构,即狗仔队成员的解释——狗仔队的成员是人。这个解释在这里显得多此一举,狗仔队的成员肯定是人,不是人是什么呢?但对大家都明白的这个事实,却要作出解释,在这里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有时候的肯定,却暗含着一种否定!
狗仔队,本来就是以窥探名人八卦隐私来进行新闻炒作,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而这些善于追踪明人隐私的娱乐记者便被称之为“狗仔队”。狗仔队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麻烦。从某种程度上说,狗仔队的行为是对他人人身自由的侵犯。因而,狗仔队给人的印象并不好!当事人非常憎厌他们。
再看接下来的三个否定句。三个否定句也是层层递进:
不是狗;
更不是疯狗;
也不是藏獒;
由“狗”,到“疯狗”,最后到“藏獒”,其实都是一个意思:狗!只是狗的种类不同而已!而这里只不过在各种类别“狗”的前面分别加了否定词:不,更不,也不。
这个解释或递进,同样是多此一举!但是,在这多此一举的解释和递进中,让人始终看到,“狗仔队”是紧紧地与“狗”联系在一起的。把“狗仔队”与“狗”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或者说是一种痛斥或责骂?
最后一个判断句,相当于一个结论,即,“狗仔队”只是像“狗”一样!想想,狗的特点是什么?嗅觉敏锐,善于捕捉目标。
就这点,“狗仔队”的成员像“狗”。
全诗就这样显示出痛斥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现代诗歌史上另外一首很有份量的短诗,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虽然两诗性质不同,它们的质地同样棱角分明,掷地有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