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灵魂出窍的诗——吕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死去的好友》展读

(2013-02-08 07:24:24)
标签: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优秀诗歌作品展读

一首灵魂出窍的诗

——吕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死去的好友》展读

 

由于钟子期先后听出了俞伯牙弹奏出的“高山”与“流水”之音,被俞伯牙视为知己。从此,俞伯牙的琴只为钟子期而弹奏,当钟子期病亡,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弹奏一曲,然后取出小刀,割断琴弦,把琴摔向祭石台,并长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是千古流传的知音相遇佳话。

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奋斗,但生命无常,一个人离开尘世,但活着着的那个人突然失去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会怎么生活?他有怎样的生命意识?那个辞世的朋友,又会怎样引起他内心的波澜?

且看吕叶这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死去的朋友》:

 

总是不由自主想起一位死去的好友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你

就好像是想起了我自己

就好像是你替我死了

而我替你活着

 

我没有你会活

我活的无精打采

哪比得上你的波澜壮阔

我总感觉

你替我白死了

我替你白活着

 

你活着的时候

我们如影随形

充其量

我是你的影子

现如今

我独立地活成了你

这一活就是六年

整整六年了

我越来越无地自容

 

前几天路过你的墓地

我没敢绕进去看你

我真怕你见了我说:

兄弟

你活得太差

把死还给你

还是我自己来活吧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惊叹作者的清醒。

从这首诗可以得出下列信息:

诗中两个人物,一个是抒情主人公,“我”,另一个是被想起的那位朋友,属于不在场的主人公。

“我”的那位朋友,即不在场的主人公生前状态:活得波澜壮阔。

在场主人公“我”:与那位朋友是如影随形,自认为,充其量,只能算是他的影子。

以上,是两个朋友在一起生活奋斗的情形。并且可以判断出那位不在场的朋友相当优秀,并且“我”很敬佩他!

再看看,当那个朋友辞世,在场主人公“我”的情形:

“我”感觉是那位朋友替我死了,“我”在替他活着;

“我”活得无精打采;

“我”活得无地自容;

最后,在场主人公与不在场的主人公,路过坟前来了一次间接碰面,这时,让在场的主人公产生了这样一个幻觉:

躺在地下的那位朋友对在场主人公说:

兄弟,你活得太差,把死还给你,让我自己来活。

全诗最让人惊讶的正是在这里,它的高潮也在这里。诗也因为这而引爆,并腾空而起,弥漫开来!

死人能说话吗?死人能责怪活着的人吗?一个死者与一个生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互换吗?显然不能。

在场主人公最后借不在场主人公最后说出的那句话:兄弟,你活得太差,把死还给你,让我自己来活。表现出的是在场主人公的强烈生命意识以及生活的大清醒。这表明,在场主人公善于反思,内省,审视自己的生命与生活。他时时刻刻在与那位逝去的优秀的朋友在世时的生活状态相比较,但发现自己并没有超越,就会站在那位优秀朋友的角度看待自己。这就是作者独特的一个视角。

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打量自己的人生,我称之为灵魂出窍,当灵魂出窍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对生活,对人生产生一种大清醒,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判。

而灵魂出窍的前提是:对生活敏感,感觉敏锐,并且有一股奋发向上的力,同时保持一种生活的清醒状态。

吕叶的这首,就是灵魂出窍的诗。因而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2013.2.7  长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