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雨生寒未有霜——咏立冬古诗词赏析(四)

(2025-11-06 09:19:12)
标签:

文化

文学

诗词

立冬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细雨生寒未有霜——咏立冬古诗词赏析(四)

   细雨生寒未有霜

          ——咏立冬古诗词赏析(四)

                                                  川   


立冬时节,不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古人通过诗词来描绘这一时节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韵味与意境。

元代诗人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写立冬节气天气转寒,仍有美景值得期待: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这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一首立冬节气诗。

仇远诗作,大多是写景咏物,也有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仇远对于“郊寒岛瘦”的孟郊尤为推崇, 作诗风格受其影响颇深,其诗可用一个“清”字概括:诗语清新,诗境清冷,诗风清瘦。这首诗同样具备这样的诗性特征。 

前两句“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写立冬寒生。立冬时节,细雨生寒,尚未有霜;庭前落叶,半青半黄,风中翻飞。立冬生寒,一则因为细雨,二则因为落叶。细雨生寒,而落叶知寒。前者是触觉描写,后者是视觉描写。这两者都写出立冬独有的气候特征,概括性极强。

后两句“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写立冬之美。此时距离小春,已无太多日子;何处早放的梅花,传来绽放的清香。立冬之美,一则因为小春将至,二则因为梅花传香。“小春”即“小阳春,是农历十月出现的温暖气候现象,该时段常见于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主要表现为晴朗少雨、气温回升的天气特征。后句脱胎于林逋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小春日近”,是从想象的角度描写初冬暖日可期之美;“梅花绽香”,则是从嗅觉角度描写立冬景色之美。 

整首诗意境清新,格调高雅,呈现出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表面上看是写立冬之景,实则言立冬之情。景中含情,含蓄蕴藉,读来令人口齿噙香,心境悠然。

 

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立冬》,描绘立冬时节的萧瑟景象,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这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一首立冬节气诗。

公安派代表人物之一袁宏道认为王稚登的诗文上比摩诘(王维),下亦不失储(光羲)、刘(长卿)”,对于其诗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前两句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意思是等到秋风吹尽旧庭院树木上的叶子,也就该到冬天了。树叶黄了,枫叶红了,可还是客居他乡。这两句描绘了立冬时节的萧瑟景象,交待诗人客居他乡的处境。

秋风吹尽旧庭木叶,交代了立冬之时空。旧庭树木,落叶纷飞,正是秋风之寒,凋敝万物,迎来了立冬节气。黄叶丹枫,客里过冬,交代了立冬之处境。即黄叶丹枫之时,客居他乡。一个字,写出了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的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

后两句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夜里一盏青灯,窗外半轮秋月,伴左右。立冬了,今宵寒冷,更甚昨宵了。这两句写诗人孤寂寒冷的心境。

一点禅灯,半轮孤月,交代了立冬之孤影。禅灯,本意佛寺之灯,这里借指青灯。庭院里的树叶被吹落了,屋内只剩孤灯一盏,从窗户向外望去,只有半轮秋月伴我孤独。一点”“半轮两个量词的连续使用,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今宵寒冷,更甚昨宵,交代了立冬之感受。一个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何今宵寒冷更甚昨宵?表面上是写立冬之后,天气更冷了;实际上则是写内心的思乡之情,比秋天更浓烈了。立冬一过,岁末即将来临,每一位游子的思归之心,就此拉开了序幕。

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深刻表现了季节转换之际,客居他乡的游子的羁旅愁思。

 

明代诗人刘基的《立冬日作》,以立冬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的反常景象来隐喻时局: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世人皆知刘伯温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

而他的文学成就也十分著名,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诗文古朴醇深,清奇俊雅,气势雄放,寄情于物,寓理于景,富含哲理。

这首《立冬日作》应该是刘伯温年轻时候的作品。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立冬之日,本来应该是天寒地冷,竟然看到桃树出现淡红色的小花。诗人十分诧异,这立冬的十月怎么还这么温暖呢?在古代,这种不合节令的反常现象,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岁功指一年的收成。颛顼zhun x)为古代三皇五帝之一高阳氏,功德显著,为世代华人崇敬。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即火神。颛顼即便是再英明,如今一年的好收成的功绩也归不到他的身上;祝融虽然是被封火神,可是立冬时节天气转暖也和火神没有什么关系。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意思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夜晚有星辰的天气能够下雨。而雨后初霁,云雾缭绕,就会随意形成彩虹。

中间两联用生活中的常识来阐述一个道理:那就是时令气候的形成不是谁的意志改变的,而是众多因素造成的。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立冬时节,天气变暖,蛤蟆、蛱蝶等动物,还以为是好天气又回来了,于是它们在早晚的露水中,欢快地鸣叫飞舞。

全诗充满了讽刺意味。

首联用立冬时节气候转暖,桃树花开,来说明不合时令的天气乃不祥之兆。

颔联、颈联进而说明造成不祥之兆的并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元朝整体的气数已尽,积恶成祸,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就像立冬后,天气再暖也是一时现象,最终寒冬将至。然而那些秋天的动物昆虫却不知道,还在那里寻欢作乐,执迷不悟。

诗人用蛤蟆蛱蝶等来形容当时权贵的执迷不悟,用典巧妙,比喻形象,讽刺挖苦,惟妙惟肖。寓情于景,富含哲理,让人深思。堪称一篇向元朝统治者抗争的辛辣檄文。

 

清代康熙皇帝玄烨的《立冬微雨雪偶成》,描绘了立冬时节的雨雪天气,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表现了帝王诗人的民生关注和治国思虑:    

朔风拂户牖,梅蕊报门阑。  

颁历小春候,同云十日寒。  

琼花连雨润,侍女怯衣单。  

念彼穷檐苦,还思盘石安。  

这是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创作的一首立冬节气主题诗。

作为清代唯一有诗集传世的帝王,玄烨现存诗作逾千首,多涉及农事节气与治国感悟。此诗创作时期正值康熙中晚年,

首联朔风拂户牖,梅蕊门阑,描绘北风穿牖、寒梅绽蕊的初冬物候,通过朔风”“户牖”“梅蕊”“门阑四组意象,将北风拂动门窗的声响动态,与寒梅静立绽放的视觉形象形成对照,构建出动静交织的立冬图景。

颔联颁历小春候,同云十日寒颁历,指朝廷颁布次年历书的仪式,反映清代历法制度的严谨小春候,源自《荆楚岁时记》中农历十月“小阳春的别称,即农历十月出现的温暖气候现象,该时段常见于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主要表现为晴朗少雨、气温回升的天气特征。此联写朝廷在立冬后颁布次年历书,记录节气特征与气候观测,同云十日寒共同强化节气的特征。

颈联琼花连雨润,侍女怯衣单,写立冬节气的天气状况:雨雪交加,滋润大地,天气寒冷,连宫女们都觉得衣服穿单薄了,感到寒冷。连雨润怯衣单,构成自然现象与人物感受的虚实映照,既写了雪景,暗含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尾联念彼穷檐苦,还思盘石安,由上联侍女怯寒的细节,延伸至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担心穷困百姓遭受冬寒之苦,是否会影响到江山社稷的安稳。通过贫苦民居与稳固基石的意象反差,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现了帝王诗人的治国思虑。盘石安,既喻政权稳固,亦体现康熙帝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立冬主题诗词谱系中,该诗与李白《立冬》、陆游《立冬日作》等共同构成跨朝代的文学呼应。作为清代帝王诗作代表,其特殊性体现在:观察视角兼具天象记录与民生体察;语言风格融合宫廷雅言与白话表达情感表达平衡个人体验与治国思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