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只到穆陵西
(2013-05-19 11:38:05)
标签:
文学词语赏析杂谈 |
分类: 词语赏析 |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状写春风,受到人们广泛称赞;而在他之前的唐代诗人刘长卿,在《使次安陆寄友人》中有“春风只到穆陵西”的句子,用“到”字写春风,也非常贴切,受到人们称赞。这首诗是:
这首诗,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时给选上了,还特地在诗的第四句即“春风只到穆陵西”句下加注:“言此处春光缓到,因地偏也。”可是,穆陵故址在今湖北省麻城市北,接河南省界,“春风”东来,怎么能先到甚至“只到”穆陵的西边呢?富寿荪先生在《唐诗别裁集·校记》中指出:“沈说非是。《今体诗钞》七言卷四云:‘肃、代之时,江、淮间有刘展之乱,穆陵以东,光、黄、舒、庐(均为古地名)盖苦兵扰,不识春和矣;其西则差安静,故有第四句。’”意思是说,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江淮地区已有刘展的叛乱,穆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受到叛军兵扰之苦,不见安宁的生活;而在穆陵西边则比较安宁,所以第四句说“春风只到穆陵西”。
刘长卿这首诗作于“肃、代之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所用“春风”一词,妙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政治气候,自然以不用“绿”字为宜。又,全诗为“伤时”之作,如诗中的“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写出了一片凄清之景,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果诗中用色彩鲜明的“绿”字,就与这种“伤时”心情不相符了。事实上,诗人在诗中尽量避免用“绿”字,如首句只说“新年草色远萋萋”而已,否则,满眼新绿,一片生机,便与这首诗的题旨情境相悖了。
由此可见,看一个词语用得好还是不好,全在于这个词是否切合特定的题旨情境;同时,每个词正如每个人一样,有所长,必有所短。“绿”字在王安石那首诗里是用其所长,如果硬嵌在刘长卿这首诗里,就会适得其反;“到”字亦然。因此,用词正如用人、用兵,要知人善用,要根据表现特定的题旨情境的需要,去选用唯一能够胜任的词语。只有这样,像被王安石所圈去的“过”、“入”、“满”等字,在特定语境中,才会与“绿”、“到”字一样富有表现力。如“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李白《前有樽酒行》)中的“过”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李白《春思》)中的“入”字,“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满”字,都是用得很精当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