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细逐杨花落

(2013-04-26 12:41:05)
标签:

文学

词语

赏析

杂谈

分类: 词语赏析

 

                    桃花细逐杨花落

                          

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一士大夫家藏有杜甫诗稿《曲江对酒》的墨迹,其中“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两句,开始写的是“桃花欲共杨花语”,后自己又用淡墨改三字,将“欲共、语”改为“细逐、落”。杜甫为什么要改这三个字呢?

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用的是拟人手法,写桃花要同杨花交谈,把两种花都人格化了,应该说是很生动的;而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是描写,写桃花跟着杨花飘落的情形。为什么要把拟人手法改掉呢?

我们来看《曲江对酒》的全诗: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春,是杜甫在长安居住最后阶段的作品。一年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得职左拾遗。因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而上书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他的职位有名无实,未见重用。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当时诗人坐在长安的风景区曲江,面对美景,想到自己虽任左拾遗,但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触怒肃宗,不受重用,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所作为,在长安无事可做,心情懒散而无聊,所以一直坐在江头不想回去,坐得久了,因而注意到“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样写,正衬托出诗人空闲无聊的心情。要是写作“桃花欲共杨花语”,用拟人手法,就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境不相吻合。

 由此可见,诗句以表达感情真切为要,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选用的词语,要能贴切地表现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而不能为了语句的生动而影响了情意的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身轻一鸟过
后一篇:僧敲月下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