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词语赏析杂谈 |
分类: 词语赏析 |
近代词论家王国维提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他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附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他举的例子是:
“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悲哀,即“物皆著我之色彩”,构成缘情造景。像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
这首词写一位女子独处深院,她所思念的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以非常伤心。她把这种感情加到景物上,把花人格化而去问它,可是花儿也含悲不语,四处飘落。一个“问”字,写出了她心中苦痛难以言传,无人可诉,只好对花自语的孤苦情形,以及百无聊赖、怅然若失的神态,使所写景物也具有了浓郁的凄凉色彩。
秦观的《踏莎行》全词是:
此时词人因新旧党争,被人罗织罪名,多次遭到贬谪,并被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内心的悲苦绝望是可想而知的。他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再加上一个“闭”字,使词人所处的“孤馆”又被封闭在春寒之中,更显得孤独寂寞而凄冷;他听到的是杜鹃鸟的阵阵哀鸣,又是在“斜阳暮”的时候,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王国维评价秦观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为凄厉矣。”(《人间词话》)他认为这两句是“有我之境”,就是说,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充满了词人自我的感情色彩,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使人感到有词人自我在,在情与景的结合上是极其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