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语文课堂质量

(2024-03-11 13:02:10)

“双减”的目的是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变家长功利化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减负的主要手段——作业布置则成为我们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优化作业设计,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语文是学好各学科的基础,汉字的书写应用、语言的表达交流、文字的理解领悟、情感的体验传递、积累的广博深厚等能力,足以说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而相比其他学科,学好语文需要付出的时间更多,下的功夫也更大,既要练习书写,又要巩固记忆,还要增加阅读,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语文作业的配合,那么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也是对语文教师专业智慧的考量。

一、预习类作业实时设计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前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实时的前置作业是预习的主要手段。课前让学生从“初读课文”和摘录“好词、好句、形近字、多音字、小问号、资料袋”两个方面入手,利用手抄小报、思维导图、表格整理等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预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我们家的小小“动物园”》时,提前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观察,了解家人的特点,为习作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做好铺垫;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汉字综合学习单元时,就可以提前一周让学生观察大街小巷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对学生理解和进一步规范使用汉字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基础类作业创新设计

基础类作业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而设计的,主要利用非课堂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价值是诊断课堂,便于让学生查缺补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培养是求知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基础类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是融入情境法。如教学《自相矛盾》一课,设计“跨越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热闹的集市上,有个楚人正在卖矛和盾,我们一起去逛一逛吧!”这样的情境,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小摊”,让学生做作业如同逛集市一样轻松有趣。二是创新题目法。如注音类设计为“火眼金睛辨字音”,书写类作业设计为“我是小小书法家”,听写类作业设计为“中国汉字小达人”,题类练习设计为“思维大闯关”等。三是连贯递进法。学习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时,作业设计如下: 出示句子判断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改写句子,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观察一位同学,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列一列表现家人特点的事例。

这种特色的创新作业设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发掘,而这种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迸发又会反射到日常的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记忆类作业巧妙设计

记忆是一种能力,决定了孩子是否足够自信。而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记忆力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老师要在记忆方法上下功夫动脑筋,巧妙设计记忆类作业,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在巩固“清、晴、睛、情、请”5个生字时,课后作业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你能编一首儿歌,帮助大家区分带“青”字部件的5个生字吗?这样的作业,学生亲历了“看清字形——理解字义——运用汉字”的整个过程,汉字就不再是一个个生冷的符号,而是个性特征的言语行为,有了温度和情感。又如六年级下册背诵课文《匆匆》时,可以这样设计:记忆前先绘制课文结构图,抓关键词,利用形象法记忆,加深印象,加强效果。又如古诗的背诵先理解诗意,作业设计让学生画配图,写诗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习得了方法,更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四、巩固类作业灵活设计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并重。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巩固复习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于课后习题的巩固、课文字词的强化记忆、句子句段的仿写练习等都要巧妙灵活地设计,使学生对反馈类作业更乐于完成。

对于高段孩子,可将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教给出题方法,变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为调动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自动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的知识。

四、拓展类作业因材设计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那么作业自然应该有“拓展延伸、提升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多种作业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真正让作业适合每个学生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拓展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建立属于自己的植物档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档案,写一写自己的观察记录。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时,拓展作业可以这样设计:选择一篇小说(《穷人》《金色的鱼钩》),运用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要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运用三要素设计一个故事。这些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并感兴趣的作业拓展学习,使学生各个发展。

四、实践类作业多元设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进行实践性作业探索,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制作、体验、调查、研究、模仿、亲子互动等,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拓思维进行发明创造,亲身实践感知了解未知的世界。

例如,学了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周末亲自学做腊八粥,感受劳动的快乐。学了五年级下册《猫》,让学生亲自养一种小动物,观察并记录其习性。学了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让学生亲自制作竹节人或平时游戏中的玩具,与大家一起玩。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还能从中收获成就和快乐,拥有了难忘的体验,更能加强多学科整合,强化课内外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优化作业设计,还要注重作业评价。作业评价要对每个学生作答反应进行诊断分析,并采取个性化教学补救措施。为此,作业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课堂追踪评价。作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结合学生特点,我校教师结合大空间单元教学模式及单元学习目标,进一步改进课堂评价方式,以打通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壁垒。

  注重课后延伸评价。针对作业的批改与反馈,首先教师要采取分层“师批生改”“错峰面批”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升作业评价精准性。其次,丰富作业“批改符号”。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批改符号进行自我纠错。最后,引入不同学科“作业批语”,妙用总评,让冰冷的作业批改富有“温度”,给予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动力。

 评价标准具体化。每次作业,每项作业的布置,都要让孩子明确完成的标准,将评价内容具体列出来,自评、生评、师评相结合。

总之,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对作业“做减法”,严控作业总量,深研作业设计,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作业,以“轻盈”的作业为教学“增效”。唤醒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孩子喜爱学习、乐于探究,从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达到快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