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着与坚守,缘于教育梦----我的名师成长感悟

(2020-12-10 09:25:56)

执着与坚守,缘于教育梦

----我的名师成长感悟

               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   李淑美

一、 命运,“逼”我与母校结缘   

曾经当过民办老师的父亲,因养活不了家人而回村干农活,勤劳能干的父亲总是起早摸黑,一个劳动力挣两份工分,就这样,我们一家九口人才勉强能够填饱肚子。小时候父亲当老师我们只能饿肚子的阴影,让我对老师没什么好感,也从心里觉得当教师没什么出息,虽然我的中考成绩远远超过师范学校录取线,但是我坚决选择了念高中。阴差阳错,高考落第的我在父亲的死拉硬拽下,走进了那所我念了五年小学的母校内坑前洪小学,当起了父亲未能完成使命却希望我继承的代课教师。刚开始,情绪抵触的我很少呆在学校办公室里,因为学校八位老师里有五位是我曾经念小学时的老师,老师成了同事,让我很不自在。更多的时间我宁愿呆在教室里,正因为这样的机缘,正因为与孩子共处的那种童真无邪,我竟然从排斥渐渐的爱上“老师”这个职业。当时,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都要统考排名次,我所带的班级每次考试在镇里总是名列前茅。记得那个寒假,我们的李金锁老校长抱着一大堆试卷笑咪咪的走进办公室“小李老师,猜猜你们班成绩多少?”面对着我念小学时就担任校长的他,我不大敢随便讲话。只记得他上前摸摸我的头,竖起大拇指道“全镇第一名呀,平均95分,比第二名多出将近10分耶!”我也傻眼了,要知道当时都是有奖教金的,在当时每月工资只有40多块钱的我,那个学期竟然得到了400多元的奖教金,我把奖金都花掉了,给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分了奖品,给学校老师们买了好吃的,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新衣服。虽然,我不是唯物主义者,但那种荣耀及赞美之语确实很受用!有时候,冥冥中命运之神光顾你生命的码头,在你关上一扇门后,不经意间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然后她用有力的手,推你入门,“逼”你开垦你的另一种人生!是的,命运,让我从此栉风沐雨踏上教育之路。

二、环境“逼”我扬帆起航

孩童的渴求,村民的质朴,长辈的关爱,特别是几位恩师的培养,更使我坚信,不管从事哪门职业,只要埋下头来,认真做事,积极钻研,必能做出一番成绩,显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代课五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安师范学校,学习了再次回到母校当教师。从教二十几年来,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少总、财务、教导主任,2002年被提拔为学校校长至今,校长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14年。我始终深入教学一线,教过语文、音乐、数学思想品德几门课程每一门功课,我都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曾经在内坑前洪的学校规模比较小,师资紧缺,凡是镇级的比赛活动或者是公开课,一般都是由我去参加。当时内坑镇有30多所学校,所以每次技能竞赛或者公开课,都必须在点校比赛获第一名的,才有资格去参加镇级比赛。当时我总是包班(即任教一个班级的语数),所以语数的技能竞赛我都去参加。在1996年秋季,我先是参加了柑市点校的语文开课竞赛,那一堂《可爱的草塘》让点长林文御校长猝手不及,接下来的数学课堂竞赛,那节《简便运算》所运用的巧妙办法,让评委老师拍案称绝!结果,点校的语数课堂竞赛我都拿第一。李金锁老校长一席话我记忆犹新“小李老师,你太厉害了!林点长很是感叹说‘真是拿那个李淑美没办法呀,费尽脑筋与老师们备课,可是语数都比不过她。’你真是咱们学校的骄傲!”其实,我的初衷不是要拿什么第一,只是环境迫使下,我只能挺身而出把课上好,当时都是自我琢磨,既没什么集体备课,也没什么课件,只有小黑板和幻灯片,凭的只有那股干劲在助我扬帆起航。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就经常在镇级开课,并多次在市级的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奖,在我努力奋进到市级课堂竞赛时,在江苏无锡部队的老公为我办了随军。到了江苏,我可以到更轻松的太湖管理处上班,然而我没有选择改行,缘于对教育的那份执着,我到部队附近的荣巷中心小学任教(即现在很有名气的育红小学)。最终,缘于我的故乡情,缘于我的学生情,我在无锡只呆了几个月就回来了,很多朋友为我惋惜。当年,我老公也只好跟着转业回晋江来工作了,而我为了孩子上幼儿园也就调到到了市区。

三、信任,“逼”我勇往直前。

1999年到双沟小学后,我那堂《杏儿熟了》得到老教导主任李惠珍的高度欣赏,到镇里参加的《爱岗敬业》演讲得到丁福海主任的极度欣赏,并获得陈埭镇一等奖,多次的公开课及技能竞赛获奖,同样得到了李佳凤老校长的信任和提拔,我先是担任了两年的教导主任,2002年她面临退休之前,就把学校的工作重任都交到我手上。其实,这不是我的本意,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力量要改变那样一所懒散惯了的学校很难很难!在压了这付重担后,我的重心也渐渐在转移,因为信任!镇领导的信任,村领导的信任,老校长的信任,村民的信任,老师的信任,特别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大眼睛,我接受了,也付出了很多。记得2002年,我教六年级语文,又当班主任,又当校长,一边还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教学楼,维修漏水的旧校舍,真的是忙得团团转,但是忙并快乐着!那一年的双沟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校风到校貌,从教风到质量,从学风到成绩,真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个人的成绩到集体的进步,从学校的量到质的提升,这里面有着一种更加神圣的责任感,是一种对大教育的执着与追求一旦拥有这种使命感,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接下来的几年,我更多的是选择教语文,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较多,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因此,2003年有个泉州市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语文,可以说,那50天的培训学习,是我充满丰收的日子。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与教育专家接触,感受着教育专家的魅力与风采,聆听着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分享着来自泉州各兄弟学校老师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应该说,这次学习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也收获了很多:课改的思考,教师角色的转变,课件的制作,我制作《想飞的乌龟》获得课件制作第一名,结业论文也获得了一等奖,我与青青老师共同探讨的公开课《纸奶奶的生日》获得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并因此获得了泉州市骨干班优秀学员的称号。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为只要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通过本次学习,不断的积累开始成为我的自觉行为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之余,我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字也紧记下来。随后,我相继很多报刊杂志投稿,至今汇编及获奖教育教学论文达四十几篇,2004年参加梅岭教育办现场写作比赛二等奖;2005年参加晋江市进修学校组织的现场教学设计比赛获二等奖;2006年撰写的“享受教育乐趣,与孩子共同成长”汇编于《福建教育论坛》;所发表的诗作达三十多篇,多首入选于《泉州千家诗集》;我还经常“晋江经济报社“泉州家教”报刊发表文章……自从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以来,我坚持写教育博客,几年来写下了2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这将是我在教育前行路上的一大笔宝藏。

四、责任,“逼”我继续前行。

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作为一名校长,我一直把责任视为使命,把责任视为荣誉,把责任视为追求。我常常因谋划学校发展而夜不能寐,为老师的优秀成绩而欢呼自豪,更因学生的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我深深懂得: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是教育改革中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不管工作有多忙,我始终深入教育一线,并尽可能每学期都去上几堂语数课。2008年,因编制欠缺,我自己担任一年级数学,我很担心忙于学校杂务而耽误了教学,所以很用功,备课及作业批改都是带回家完成的。没想到的是所带班级期末考试成绩都很好,在梅岭名列前茅,更欣喜的是孩子们都喜欢上我的课。我明白:只要你有这份当好老师的责任心,你就会逼着自己把工作做好!小学女教师比较多,所以请病假、产假、事假是常事,而我经常是替假的最佳对象。一是我没有担任主科每周节数也较少,二是我喜欢挑战不同班级、不同科目、不同学生,这样我得到的教学信息会更多。我很怕自己当校长年限长了就把业务丢了,正是这种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逼使我不断前行。

说实话,有段时间,我也迷茫过,也曾因忙于学校的管理而疏忽了对业务的追求,但是2012年,吴玉婷主任的到任,我改变了,在业务上又跟进了。首先是那份沉甸甸的“名师津贴”,让你时刻记住你该担当起一位名师的职责,你必须不断去努力去学习去发挥一位名教师的引领作用,特别在教研方面你必须努力钻研并有所创新。其次那每学期的“校长上台汇报”,在街道所有老师、领导面前,你的学校有什么成绩?这一学期来带领你的队伍做了些什么?你必须去汇报,去面对,去思考!我不是个喜欢上台面的人,但是几个学期下来,不仅积极去思考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该如何出成效,而且练就了胆量及口才。当我在讲台前,面对着台下侃侃而谈时,我看到了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看到了眼睛里流露的会意与赞许,也感受到了那种高尚的职责再次,是她时不时会给你加担子,从学校建设到文化氛围,从教学成效到你的课堂,从老师管理到学生活动,经常过问并给你指点,这一切的一切,也只缘于她那份对教育的负责及关爱

正是这份执着与追求铸就了二十几年的坚守,铸就了我的教育梦,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那份激情始终不减,那份责任感反而更强。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作为一个挂着校级领导头衔的“名教师”,我的梦里又将放飞怎样的生命彩霞?敬畏生命,追求发展,让教育成为智慧的生活,让生命的雨露滋润每一个教育的日子。我祈祷,梦与我们同行,教育永远如诗!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为老师铺垫成长的路,为学生的成长定良好的,为未来教育奠基,这将是我继续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