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
(2020-08-05 16:04:1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呢?接下来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鸟的天堂》为例,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从单元组织中明晰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结构的编排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四时景物”为人文主题,组织了包括《古诗词三首》,即《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以及《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几篇课文,阅读中仿佛漫步在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自然风景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景物描写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清楚明了。
以这个单元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结构的编排意图有这样的特点:
一是确定语文教学教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近几年语文界逐渐形成的共识,但也是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如何体现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主要看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而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合情,又关系到教学实施的效果。
所以,当教师看到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双线结构后,在感受大自然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这一人文主题的背景下,基本明确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初步体会景物描写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确定教学目标便不是难事。
二是构建语文学科的训练序列。陈先云先生曾指出,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突出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以语文要素作为教材组织单元内容的主线、明线,主要围绕两大系列构建语文学科的训练序列,即阅读与表达系列(口语、书面语)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
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来看,课后思考与练习题是训练序列的细化和落实。仍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我们来对比看看教材是如何构建“初步体会景物描写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的训练序列。
《古诗词三首》的课后题中有一项是: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形象,说说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
《四季之美》的课后题其中有一项是围绕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学生还可以选做“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第三篇课文《鸟的天堂》提出了这样的思考练习题: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最后一篇《月迹》是自读课文,提出了“让学生在默读中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并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这样的思考题。
通过几篇课文的对比,不难发现,从能够说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到体会动态美,再到说出并读出静态和动态的不同特点,最后是体会描写,逐步在阅读与表达系列中落实和训练“初步体会景物描写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的语文要素。
二.以《鸟的天堂》为例,落实统编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
接下来,笔者以《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在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如何落实双线结构,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鸟的天堂》是一篇老师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散文。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吴周文在《现代抒情美文100篇》中提到:“巴金在创作中一贯追求水清沙净、澄明透澈的境界,其散文也是如此。不装门面,不拿架子,不事藻饰与形容,创作一种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此文可窥其风格之一斑。”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1933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来收入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淌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情调。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时分,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勃勃生机的生命力。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早晨,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描写中,不仅读出了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快乐。
文章前面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情深意厚;后面写群鸟嬉戏,有的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给人以急促的动感。无论是从内容、表达,还是情感、朗读都是一种极有张力的对比,但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存在。
《鸟的天堂》曾长期入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如:人教版、沪教版、冀教版、长春版、西师大版、语文S版和语文A版教材等,对于曾经使用原版本教材的一线教师来说,版本、学段、思考与练习题目的差异,会带来一定的挑战。我们不妨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这不失为一种全新而有趣的备课,为我们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提供多样的思考。
如1988年人教版第十册选用了《鸟的天堂》。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科书编者依据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的抓手,所以,想了解编者意图和教学方向,课后题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这篇课文有三道课后题:
1.作者曾两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另一次又是在什么时候?两次所见有哪些不同?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里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还回头去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近阶段,它依然在人教版(课标本)中,但是从第十册挪到了第七册,课后题也发生了变化:
1.课文写的真美啊!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再把句子抄下来。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除了人教版,语文S版和语文A版教材也把这篇课文放在了第二学段,位置在第八册,以语文S版为例,它的课后题有这样几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默读课文,想想“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然后请你试着当一名导游,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介绍“鸟的天堂”。
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可以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课文的倒数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场景。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遇到过的热闹场面,选择一个写下来。
而长春版和西师大版教材把这篇文章放在了第三学段,比如长春版教材的课后题分为这三部分:
朗读:
作者笔下榕树的静态与鸟的动态都写得很生动,朗读时要注意这一点。
思考与交流:
1.文中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哪些情景?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2.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作者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态度?
拓展与运用:
学习了《一只贝》《藏羚羊跪拜》《和小鸟最相亲爱》和《鸟的天堂》之后,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最受感动?哪些语句能体现人类对动物朋友式的关怀?请把它们读出来,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版本、学段的多样,恰恰说明《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得起时间筛选的经典文章。我们现在看看统编教材中《鸟的天堂》的课后题: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抄写课文第8自然段。
阅读链接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这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
对比以上几个版本,发现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之前的版本都在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和统编教材提倡的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是一脉相承,但是之前各版本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语文要素”并不突显,彼此间的关系也没有序列性;
其次,之前的版本也在关注了朗读、背诵、思考、表达等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统编教材在继承中更加明晰了阅读与表达两个系列,第一题中有阅读和表达,第二题“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提醒师生首先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然后进行对比和表达,最后再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从阅读、思考到表达,再回到阅读,是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第三题的抄写是阅读后的积累与内化,也是表达的开始。
再次,课后所出示的“阅读链接”不仅是认识巴金的一份材料,也是这篇课文的人文主题,更有利于师生理解课文。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尝试设计一份统编教材中《鸟的天堂》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