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季之美》教学案例

(2019-12-15 10:49:24)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所写的一篇散文。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的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够抓住文章当中的关键词语领悟作者的动态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固然美”、“心旷神怡”、“比翼而飞”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四季的美。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一年四季各有韵味,让我们继续跟随清少纳言来感受这四季之美吧。

2.作者眼中四季最美是在什么时候?(出示每段的中心句,让学生齐读)

3.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春”之美

作者通过抓住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来呈现春天黎明的美(板书:动态、颜色)

借助天空变化图片诵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中感美

1.自读第二自然段,并想象文字中的画面。

自读要求:圈出景物,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并想象画面

2.请学生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画面。

3.感受三种夜的美(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指导)

1)明亮的月夜

明月静态美

出示明月高挂天空图片,让学生说感受(板书:静态)

说一说关于明月的古诗。

理解“固然美”。 由说诗句让学生知道明月的美早已印在心中,无需多言,因此作者只用了“固然美”

(2)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你找到了什么景物,它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抓住“翩翩飞舞”(板书:动作)

没有萤火虫的漆黑暗夜和有萤火虫的夜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萤火虫带给夏天的灵动美。再指导学生读。

抓住“闪着微光”“飞行”,学生先谈感受,师再引导。

萤火虫驱散了雨夜的沉闷,给人们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难怪作者说,这样的情境——着实迷人(学生答)

品味语言,想象画面,能让人置身于其中,让我们再读句子,把这样迷人的画面记到我们的心中

4.  想象画面,借助提示,试着诵读第二自然段。

清少纳言借助明月、借助萤火虫,为我们呈现了夏天独特的美,让我们想象画面,借助提示,再次感受夏天的美丽之处。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重点句子,抓住动态描写来领略夏天的美]

三、说中品美

1.小结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再让学生自主寻找秋冬之美

2.交流汇报(学生反馈时,教师PPT上要跟着将景物圈出,画出动态句子,并将动词标上)

预设一: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想象乌鸦为什么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呢?它急着飞回去干什么?

读出归鸦着急的心情,指名读,生评价,全班再读

预设二:成群结对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理解“比翼而飞”,写出了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的运动状态。

     成群结队的大雁体现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作者被其精神所感动。

秋天的黄晕有归鸦、有大雁,不仅景美,情更美。

预设三: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风声、虫鸣

动态的变化,我们不仅可以用眼睛去发现,还可以从声音上去感受(板书:声音

让生闭眼想象,师创设情境,播放风声、虫鸣声,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询问学生,沉浸在这样的画面中,心情如何?(学生可能会说愉快、轻松、安逸,教师由此告知学生这样的心情都可以用文中“心旷神怡”来说明)

3.小组合作读,感受秋天的韵味

预设四: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遍地铺满白霜”与“熊熊炭火”:一静一动、一白一红(学生先谈感受,师再出示图片,让生感受冬晨的和谐)

“捧”、“穿”闲适的心情

出示落雪、铺满白霜、凛冽清晨的图片,让学生代入情境中去读

激疑:为什么冬天最美是早晨,作者文末还提到了中午?

A.   中午火灭了带给作者扫兴的感觉,对比体现作者对早晨的喜爱

B.   火炭变成白灰,形状上的动态变化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通过汇报交流,将自己对秋、冬的美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

4.师生合作,配乐读文

三、写中现美

1.总结作者的写法: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通过颜色、声音、动作、形状的变化(板书:变化)使景物的动态描写更加的细腻可感。

2.小练笔:选择一个画面,运用动态描写将其写生动写具体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狗在公园草坪上玩耍。

天空布满了阴云。

3.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写作中体会动态描写的表达之妙]

板书设计

                             22. 四季之美

                                 

《四季之美》教学案例 《四季之美》教学案例                        动态       颜色

                                   动作             变化

                                   声音

                                   形状

                       静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