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格”教师培养策略
(2019-06-15 14:08:17)
为促进所有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教育能力,科学地分成“入格培养”、“升格培养”和“风格培养”三个层次,实行分层培养,分类培训,树立“成长在丰小,成才在丰小,成名在丰小”的发展理想,引导全体教师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
一、新教师“入格”培养新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0—3 年是新教师成长中最重要的时候。为了缩短新教师的“适岗期”,引导他们从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入格”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我们实施了“入格”培养工程。“格”在字典中解释为一定的标准、规模、式样。“入格培养”就是对各阶段培训的目标、内容进行相应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新教师入格培养以“把握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为目标,搭建多元培养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三维”空间。
1、构建专业发展 “学习空间”我们成立“希望之星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实施“师徒结对工程”,为每位青年教师牵手一位名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老教师带领下,学会“交一份合格教案、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夯实青年教师团队———“希望之星”研究者联盟,启动教师读书工程。给团队成员提出“三个一”要求:每天读书,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会;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学期做一本读书笔记。同时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周一次观点主题报告,每月一次课改沙龙,每季度出一期教研校刊。每年评比镇级教坛新秀,集聚团队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氛围。
2、构建专业发展 “实践空间 ”我们狠抓教学常规,建立新教师业务成长档案,档案主要包括个人成长三年规划、教育信条、知识与技能、进修学习记录、精彩教案、论文、课题研究以及获奖情况等,客观真实地反映新教师的发展状况。通过“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专题实习,鼓励教师做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用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自觉做到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激励每个新教师在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中“入格”
3、 构建专业发展 “展示空间 ”我们通过青年教师“三连杯”(“新苗杯”、“新蕾杯”、“新秀杯”) 系列岗位练兵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互相交流的平台。通过其他新教师组织活动这面镜子,对照、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同伴互助互学中汲取教学养分,不断调整教育行为。在锻炼中不断成长,从“新苗”到“新蕾”,三年内努力成长为“学科新秀”。
二、 青年教师“升格”培养对 3 年以上教龄的新教师着重引导他们在“入格”后再“上格”,继而快速“升格”为学科骨干,我校铺设了专业发展“三环道路”。具体做法如下:
1.历练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专业发展空间。我们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三字一话一化”、“地毯式”的全员推门听课、网上评课、科组说课活动,通过优秀作品、教学课件、论文成果展示,检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学校还积极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创设条件,分批送到上海、南京以及市内城区部分学校观摩学习、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个人内涵。
2. 锤炼 “教学策略 ”,跃升专业发展 “中环 ”空间我们坚持师德与师能并重、长线与短线结合、点与面合理安排的原则,要求青年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即“把握整体性、突出人文性、体现开放性、发挥主体性、注重实践性、落实探究性、追求艺术性”,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开展“青年教师阳光工程”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具有阳光般的特征,追求阳光课堂,树立阳光形象,对学校办学理念正确理解、自觉践行。
3. 提炼 “教学思想 ”,升华专业发展 “内环”空间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学思想”的提炼提供了契机。我们通过评选“校级名师”、“名班主任”、“特色教师”等,激励青年教师坚守人生真诚和职业尊严,博采众长,形成“教学思想”,提炼教学艺术。另外我们开设“经正论坛”,采用现场诊断、研训互动、观摩听课、校际交流、专家答疑、校园博客等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教学思想
三、 骨干教师“风格”培养我们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根本动力。本着“干着今天、准备明天、想着后天”的指导思想,我们对骨干教师采取“五子登科”的做法,一是选苗子(年轻有为、有培养潜力),二是厚底子(夯实教学基本功),三是定调子(以师德建设为基础的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的“一德三新”人才培训),四是搭梯子(提供展示平台),五是压担子(开展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还需要文化的支持和滋养,学校通过营造“三种”专业文化,构建骨干教师发展的“文化空间”。
1. 读书文化 ———丰富教师专业知识“让读书成为习惯,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生命因学习而成功;让读书成为一种化,校园因读书而美丽”。我们倡导骨干教师走在教师读书队伍的最前列,博览群书,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每位骨干教师要定期向教师推荐教育家的著作,组织教师阅读教育家著作,加强教师教育理论修养,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我们还倡导骨干教师组织教师学英语、看经典话剧与舞蹈,促进教师知识学习和专业发展社会化、生活化与现实化。
2. 讲堂文化 ———厚实教师专业素质“经正讲堂”是我校近年来专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开设的展示平台,是我校交流教学思想、培养教育情愫、提升教育智慧的神圣殿堂,也是全校教师积极向往和充满幸福感的圣地。我们倡导新的讲堂理念———问题即专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强调讲堂的目的———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我们每次推荐三至五名骨干教师为讲堂专题的主讲人,其他教师为自由发言人。个个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讲,在互动交流、彼此碰撞中切磋教艺、展示才华。骨干教师借助“经正讲堂”平台,传达最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
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引领教师融入课改潮流之中,也更显其个人的风格和魅力。
3.闲暇文化 ———让教师获得 “专业疗养 ”教师工作压力大,尤其是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更为普遍。他们需要闲暇,需要缓解压力。但是仅为了闲暇是不够的,应该把闲暇和学习结合起来,让骨干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实现“专业疗养”。我们开展了一些别具个性的活动。如学校工会、办公室、教学处、德育处、培训处等部门组织的“幸福沙龙”(诗歌朗诵、美文欣赏、文学创作、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学校6 个年级组每周有一个年级组织开展“轻松丰小”活动。各年级组长精心组织,每次活动张贴海报,邀请其他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参加。大家在登山、观景、小憩、品茶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聊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骨干教师的风格在这种惬意的原生态交流中加以展示。既无形中加深了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亲和力,也加深了教师对学校的感情,加深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体悟和教师职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