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2018-06-15 11:24:14)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我校语文组老师本学年申报的3个小课题,就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些读写现象而展开探讨研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究,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上有了一定的收获。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都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用。”怎样做到“活用”呢?我想:老师能够灵活运用正确有效的读写指导策略,就是学生走向成功习作的金钥匙!下面是我们在实践探究所悟的几个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1:从教材入手,寻找仿写素材。
教材里的每一篇经典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很好的范文,不仅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主题值得学习,其精湛的文笔、巧妙的写作方法也值得借鉴。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从教材入手,找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从课堂仿写进行小练笔,这是很好的习作开始。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还要善于模仿,关键是怎样领悟文本的写作方法,加上之前的阅读基础,很多好的思路和文源就会应运而生。
例如《翠鸟》就是学生仿写的好课例,文中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读写结合”的最佳训练点。课题组成员李晓红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她根据课文“先总写翠鸟颜色鲜艳,再按一定的顺序自上而下对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及爪子的不同颜色进行描述”,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而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文本“正面与侧面的描写,写出了翠鸟捕鱼时的迅速、敏捷!”如前一句的正面描写,学生一般都能通过句中的“蹬”、“叼”、“贴”、“飞”等动词来体会翠鸟捉鱼动作之快,而后一句的“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是侧面描写,这种间接描写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巧妙的引领学生从文字去感悟、内化,突出难点,做到了活学活用。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惊喜的发现:学生写出的小动物不仅各具特点,有的还懂得运用刚学习的“间接描述”方法。
再如课题组成员曾佳遥,她虽然是一位新老师,但是在执教《鸟儿的侦察报告》一课中,对于报告的仿写也处理得很好!她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本里几份侦察报告的共同之处,即相似的结构、相同的语言色彩及表达方式,一致的主题,老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模仿报告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自己去写一份侦察报告,有文本的模仿借鉴以及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堂仿写还真不错!
策略2:找准读写结合点,写在合理想象处。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在阅读课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是的,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打开思维展开合理想象,他的脑海里就会产生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独树一帜。我校的李碧寒老师在《为了他的尊严》一课中,在读写训练时,她找准文本读写结合点,采用“读中发现,启发想象,填补文本空白”的方法,在第四自然段乞丐搬砖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果你是那位乞丐,此时你的心里会怎样想?”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乞丐搬砖的心里活动描写”跃然纸上。
记得我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也是找准读写结合的连接点,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那么可爱,又那么易碎,我们应该怎样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一石掀起千层浪,没想到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结合课文中自然资源的浪费,制定了“环保建议书”,有的用“环保小报”来表达,有的写了一个小片断……通过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不仅让学生重温了上学期学过的建议书的写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策略3:注重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 。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即让学生把读书的感想、疑难问题,随时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实现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批注练习很重要,恰到好处的在文本上作记号或文字批注,都会使学生的阅读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读写交流,真正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这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瑞雪图》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而是全部寄寓在字里行间。课题组成员陈丹妮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引导学生围绕“雪后的胶东半岛美在哪里”,边读边感悟,一边在字里行间做简洁的批注,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批注仔细思考揣摩,在感悟雪大景美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人欢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让学生的“阅读批注”成为常态学习。
5月17日,我在三小听了玉婷书记在教学《海上的日出》一课中,发现她对学生的阅读批注做得非常好!她让学生边阅读边用彩笔勾划出描写太阳“形状美、颜色美及光芒美”的词语,并作适当的标注。在这种“勾勾画画”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孩子们自己从字词到句段,渐渐的,自己读懂了课文,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正因为老师精准的抓住课内读写结合的链接点,培养学生读中批注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读写训练,也就为后面的习作打好了基础,教起来就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