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崇福

标签:
旅游 |
天高气爽很适合户外走走,于是与妻乘坐公交前往崇福古镇看看。
到崇福重点是看看这座千年古镇的古迹,于是下车走出站口便询问服务员去往司马高桥的走向,她不仅指明了怎么走,最后还告诉我那边还没有开发很荒凉哦。
走在崇德东路上,两旁商铺一直延伸至远处,与嘉兴附近的小镇一样的格局,还是很繁荣的景象。在一家店铺看到了以前常见的大饼炉子正飘出阵阵香味,等候的食客不多。妻说买了品尝一下,欣然付钱。然而店主却说再等等吧,怕人多搞忘了。
于是就站着看她不停地忙碌:揉面、掐团、嵌料、撖平、刷水、洒芝麻,然后是往炉子壁上贴饼烘烤:
过一会就有香味在炉口飘逸出来,铁钳夹出大饼放在案板上对切开方便让热气散去,然后放入纸袋交与顾客就可吃了。
本来店前不见人却在等待的食客忽然就从旁边汽车里、商铺里出来了,这些肯定是常来品尝的人,知道等候的时间长短,不像我只有木木地站着等待。经过了好几拨后,我们边咬着香脆的大饼边继续向前走。
走着走着转头看到了挂着中山公园牌匾的大门:
这里也是要进去看看的。
进入公园,迎门的照壁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右侧有着公园介绍:
中山公园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同名公园”。这个是浙北唯一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公园,是中华民国22年(1933)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建民国之功,时任县长毛皋坤联络地方士绅,以明代蓟州太守钟起凤的息凯园遗址和孔庙学宫旧景为基础而辟建。
抬头看到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建于咸丰三年的文璧巽塔:
据介绍,该塔塔身六面七层,仿木实心楼阁式建筑。每层有仿木砖雕塔檐,檐下有仿木浮雕斗拱和立柱,三面棂窗,窗门相间。壶门上部阳文砖铭,从残存题刻分析,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单字题记。壶门内有壁龛原供佛像,“文革”中毁。塔顶是由相轮和复钵组成的生铁塔刹。因为有围档围着在修缮中,没能就近观看,只有在荷花池对面又拍了两张照片:
本想好好参观始建于宋代的孔庙:
可运气不好又遇到了重新修缮中的围档,只拍到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的大成殿门楣上的字样:
往前走看到了魁星亭:
走上高坡,看到了修缮中的孔庙后部:
沿着荷花池缓缓走过,来到了吕园:
吕园是怀念明代思想家吕留良的纪念园,里面建有吕晚村纪念亭,亭中立有石碑,正面是蔡元培先生书的“先贤吕晚村先生纪念碑”,背面有毛皋坤县长撰写的《吕晚村先生事略》:
吕留良号晚村,桐乡市崇福镇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文学家、诗文家。为纪念他桐乡至今还有留良、晚村两乡以其名、号命名。
出了中山公园,从其西侧的公园路往南行走,才不长的一段路后就体会到了“荒凉”的感觉。路边、弄旁都是已经封闭了门窗的老房子等待着被开发:
随着了无人烟的小弄拐着走到河边,终于看到了古石桥:
据老住户介绍,昔日的司马高桥两边曾经店铺林立,南面有豆腐作坊,北面有卖盆、缸等店铺,是崇福镇的闹市之一。现在也是“荒凉”:
司马高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光绪二年(1876)知县余丽元重建,已有140余年历史。
桥堍立有文物保护石碑及文物安全责任公示:
另一侧的木制房屋很漂亮,门窗是缕空雕花,屋顶盖着土瓦,应该是有些年头了。没有仔细观看是否有人居住:
从东侧的小弄进去,高桥的东面一览无余:
桥洞北侧的桥联在镜头拉近后可以看到,是“碧浪驾舆梁,事隶夏官资共济”:
走到桥头过桥去桥南。低头,那经历了千百年行人脚步磨砺的台阶已经是很圆滑了:
桥顶,那两只蹲在石柱上的狮子依然是姿态威武,不失当初的神韵:
往下看这河似乎已经淤塞,不再有通航能力了。司马高桥也只是孤零零地横跨在古运河上,默默地与游人一起追忆着昔日的辉煌:
走到桥下,可以看到桥洞南侧的桥联是“白栏依雉堞,情深秋水溯伊人”:
再往东走几步,回头看到一棵大树横伸向河面,挡住了半座高桥。河水无波澜,河边无人烟,甚是清冷:
告别司马高桥回到街上向西而行,这座春风大桥的行人走道建造的很像风雨桥的样子,在河边看上去更像一些:
下桥后往南去著名老街横街走走看看。
街的东头,改造后的横街标志及文物保护石碑:
有关横街的介绍:
横街东西长三百多米,狭窄的石板街是典型的江南一带古街模样,只是没有了人气。尽管是周末,走完整条长街也只遇到三三俩俩没几个人:
想像中曾经千百年古镇的商业中心,应该两边紧挨着商铺和民宅。有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米店、酒店、成衣铺、油条店、理发店、糕饼店、茶馆、箍桶店、钟表店、五金店、棕棚店、轧花店、雨伞店等等,而现在全然不见,真的是太冷清了。
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过横街了:
善长典的前身是胡雪岩在横街开设的大亨典,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陈士英曾经在这里当过学徒:
清末画家吴滔故居来鹭草堂:
徐多绅故居承志堂,也是丰子恺姑妈家:
近代诗人徐自华故居颐志堂现为纪念馆:
能记住徐自华其人,是曾经记得秋瑾遇难后,徐自华不畏艰险葬其于西子湖畔。
高开横街,去崇福镇最后一个想看看的地方崇福寺金刚殿。崇福镇名字由来,就是因为以前有这个崇福寺。只是随着时光流逝,崇福寺只剩下了金刚殿让人留念了。
走在崇德中路上,在新民路口就看到了金刚殿。可惜这个古建筑,从挂着的两个牌子上就知道现在已经挪为他用:
只有这块文物保护石碑及介绍中能让游人了解其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