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闽东南(十二)

标签:
旅游 |
出了清源山景区,来到了公交停车场。这里有去九日山风景区的专线公交603路,共有7个站点,但发车间隔有点长,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开车。去九日山风景区主要是浏览山崖上的祈风石刻,这里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石碑告诉我们,祈风石刻1963年就被列为福建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块石碑介绍了山名由来及石刻故往、数量等:
九日山祈风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历代摩崖石刻达75方,记载了从南宋淳熙元年至咸淳二年(公元1174—1265年)冬季遣舶和夏季回舶的祈风情况。
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迪安博士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来泉考察期间,有感九日山珍贵的历史胜迹,在九日山留刻考察记事碑,是一方英文石刻。
泉州是宋元时代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而那时的航海行船全凭风吹。所以打渔也好,远洋贸易也罢,唯有“风来”。古泉州人民依海为生,出海和回航都需要顺应季风规律,因此每年夏四月,冬十月,都会在九日山下的昭惠庙向海神祈求风信顺利,保佑航行平安,这就是泉州古老的祈风传统。
祈风典礼是当时的官方祭典,仪式非常隆重,泉州太守率领部属出席,设祭坛,陈列羊、猪、酒等祭品,然后上香,奏迎神曲,由提举市舶司(海关关长)或太守宣读《祈风文》。
祈风典礼完成后,参与者乘兴登上九日山,欣赏美景,然后将祈风的经过镌刻于山中的岩壁间,这就是“九日山祈风石刻”的由来。
昭惠庙:
照片中间并列的2方石刻是泉州知府林枅携幕僚在通远王庙祈风的纪事石刻,记录了祈风仪式的时间和参加人员,据说还是一方唯一记载一年两次祈风的石刻:
“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祀事既毕登山泛溪,因为一日之款。淳熙戊申夏四月,会者六人:林枅、赵公迵、胡长卿、韩俊、折知刚、赵善罙。冬十月,会者五人:赵不逷、胡长卿、韩俊、赵善罙、郑颐孙。”
照片左上方记录的是时任泉州太守倪思参加祈风典礼后与同僚游玩九日山的事:
“嘉泰辛酉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
这张照片左边的“庆历四年二月二月二十四日,沈衡、蔡襄、庄复宜、邑宰夏化育、林同游延福寺隐君”是蔡襄游览后的留名石刻,此段石刻为蔡襄手笔,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作品、文化古迹。
右旁“淳祐丁未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赵师耕以郡兼舶,祈风遂游。” 文中赵师耕,时任泉州太守兼提举市舶。这也是字数最少的祈风石刻:
“淳熙十年岁在昭阳单阏闰月廿有四日,郡守司马伋同典宗赵子涛、提舶林劭、统军韩俊,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利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遍览胜概,少憩于怀古堂,待潮泛舟而归。”
此石刻文:“太守贰卿
文中宗子赵师恕因为去受封“开国令”,导致缺席。体现了参与祈风仪式官吏的纪律约束,缺席还要写明理由。
因妻膝盖痛不能登山,我们也只是在第一层次的石刻群浏览了一遍,没有继续往上走看更多的祈风石刻。然后,便下山离开了九日山景区。
其他的一些祈风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