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游澉浦

标签:
旅游 |
很多年以前就有去澉浦看看的念头,然而事实是一直没有行动。
近日,趁着不方便外出市外的情况下,找了个闲暇的日子坐上公交到南北湖北,再转乘海盐的中巴终于到了澉浦古镇。
澉浦位于海盐的最南端,一个文化深厚的古镇,自唐开元置镇以来已有千年历史。
到澉浦主要想看看古城墙及那些还保存着的老房子。我选择在古镇的前一站农贸市场下车,抬头即看到了巍巍的古城墙,它已成为千年古镇澉浦的象征:
广场上有古镇介绍和西城门的介绍:
走过古城门回头,城墙上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块镶嵌其上:
城墙内的老街是西大街,宽大、整洁,只是行人稀少、车马寥寥,显得很清淡:
沿着大街走去,在街的右边有写着“步府”二字的宅门,不知是否与有名的澉浦人氏步鑫生有渊源:
经前几年澉浦镇全方位的综合整治后,镇内大部分老街小巷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指路牌也是十分的清晰:
沿着指示前行,寻找着古镇的“老”。路边这口有着喷泉的池塘是金王池:
小路上的“文秀门”也是为纪念他而作:
路旁小院内,不太高的果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橙子,很漂亮:
北小街19号,这是清康熙年间的篆刻家、书法家毕宏述的故居。毕宏述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书法家,字既明,号念园。故居经修缮改造后,现在是书法交流、学术研讨以及篆刻书法等教学和体验活动的场所:
街道干净、整洁,白墙灰瓦沿着街道延伸着。小猫自在地走着猫步,基本上遇不到行人:
好喜庆!红灯笼、红双喜、红对联、红红的告示:
北大街上的周宅是澉浦原来老房子中很有名的,据说是房屋众多、结构复杂,看这院门墙的气势也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听说现仅剩一老椿树和六间平屋了:
程煦元故居的门面看上去就有点沧桑感了,他主要是编纂了地方志《澉志补录》:
木匠坊大门内老工匠专注的磨着刨刀:
传承的手艺和简单的机械工具制造着百姓家的日常木制用品:
再往北走就到了北城墙了,因为水利工程拆掉后如今又重建了:
在北城墙的西面是还在整修的惮悦寺,这寺是澉浦的一大景点“禅悦疏钟”:
走完了北面,然后是穿过西大街走向了南小街。南小街的房子外墙很多是原来的样子,墙面上同样有绘画艺术展现,这些画基本上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写照,很有生活气息:
还有一个老墙门上标语不知是否上世纪60年代保存下来的:
走到一拐弯处了,看到右手边的绿地上有一高大的银杏树,周围的石栏上有“元代银杏”“郭氏手植”的石牌:
这棵古树也是多灾多难,旁边有它三次遭厄运和生长经历的介绍:
南小街115号是当代革命志士毕云程的故居。他于1935年冒着绝大的危险,机智勇敢地把从江西辗转送出的方志敏手稿《可爱的中国》转送党中央,被国民党以“共产党嫌疑”逮捕:
出了小街走大街。南大街也没有出众的地方,一位老人告诉我许多老房子都拆掉了。倒是墙上的画又显别的味道,当地的文化传承还是很不错的:
到午饭时间了,午餐当然是澉浦的羊肉面了。来到小吃街,这随微风飘拂的店招很醒目:
这是一家百年老店。走进门看到土灶上铁镬子里的羊肉泛着泡热气腾腾,灶堂里烧的是木柴:
在饭桌旁方凳上坐下,抬头墙上有广告。除了有羊肉功效介绍,还有央视一台、四台曾经来采访过的照片:
结束了午餐后沿着大街往回走,到公交站点准备返回了。
此行坐车化的时间很多:从大剧院到南北湖北近80分钟,海盐的中巴间隔时间45—90分钟,等车时间很久。(原来海盐203公交终点是南北湖东,间隔时间很短,现在南北湖北是终点不再过澉浦)
总算到过澉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