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斗导航系统即将开放 企业"试水"态度谨慎

(2012-05-30 14:37:13)
标签:

羊城晚报

中国卫星

北斗卫星

北斗导航

民用市场

财经

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今年底向亚太地区免费开放,未来10年内北斗卫星将覆盖全球,这意味着来自美国的GPS技术或将迎来迄今为止最强的挑战者。

尽管有预测指出,至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高达四千亿人民币。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起步阶段风险巨大,目前企业仍观望为主,“关键是政策扶持”。

将改写GPS一家独大局面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透露,今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向亚太地区免费开放,未来10年内北斗卫星将覆盖全球。这意味着,目前卫星导航定位市场GPS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改写。

据了解,1993年美国政府向全球民间用户免费开放GPS,使这一原先仅作为军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占据全球90%以上的应用市场份额。

2003年,我国启用试验性质的“北斗一代”,用于专业领域。按计划,“北斗二代”一期将在今年实现覆盖亚太地区,同时投入运营,并将于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根据中信建投预测,届时中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高达400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约2207.4亿美元。 民用成本过高成门槛

“从卫星精度而言,北斗比GPS准确,定位速度也快,劣势就是目前成本还太高。”广东省卫星应用协会会长、省政协委员林秋城说。

但他也给羊城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对导航设备而言,装一块GPS模块的成本仅为15元左右,而北斗模块则要200元至300元———这个价格在市面可以买到一台便携式车载导航仪的整机。“光靠市场力量,北斗很难渗入民用市场”。

他认为,北斗在政府主导下将先进入军工、公务以及特种行业等市场。民用市场由于成本制约,需要财政扶持才能取得突破。“财政拨款只是暂时措施,最根本的方案是减税”。

企业“试水”态度谨慎

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已经“试水”北斗的公司相当谨慎。羊城晚报记者统计6家“北斗概念”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发现去年仅有中国卫星(600118)、中海达(300177)两家的净资产回报率超过10%,其余公司多在6%左右———对高壁垒行业而言显然偏低。

除北斗星通(002151)外,5家公司在银行存有巨量现金(多为超募资金),以致财务费用是负数———这显示企业对扩大生产、投资新领域非常谨慎。

“北斗产业还处于投入期,我们前期有大量研发及其他费用需要摊销,多少会影响收益。”海格通信(002465)副总经理郭虹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海格通信对北斗的未来极为看好,近期对全资子公司海华电子增资6亿元,主要投入北斗导航领域。有公司预计,“北斗”要真正做出产业规模成为“现金牛”,大概要三至五年时间。

来源:羊城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