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博文就得有观点,写的少因为自己不想过多的去预测市场,但看到市场的一些片面和错误的观点后,还是忍不住写了此篇。如果不对请读者朋友们原谅,我只是真实的发表点个人的看法,并无半点“指点江山”的意思。
任何观点都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持,我之所以认为目前的行情是反弹,而且认为反弹行情已经临近尾声,最直接的依据来自于“道氏理论”,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技术和基本面方面的依据,但今天主要说说无比经典的“道氏理论”是如何支持我的观点的。
“道氏理论”已经经过了证券市场的百年风雨考验,如今以及今后它仍然适用于所有的股票市场,并一直作为股票市场技术分析的基石而存在。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不对“道氏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市场中投机的胜算将会很低。即使对于价值型投资者而言,掌握“道氏理论”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大有裨益。
“道氏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把握股市整体运动趋势的理论,它告诉我们趋势是市场的根本特征,并且将趋势归纳为三重运动:基本趋势、次级趋势和日间波动。同时,“道氏理论”对牛市和熊市各个阶段的市场表现给出了大体的描述,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这些描述来解读下现在市场的真实状态。
牛市的尽头就是熊市,这是永恒的规律。熊市第一阶段的表现往往是急跌,时间周期多在1-2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此时市场的表现是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此种下跌来源于投资者对股价已高产生的获利回吐行为以及对经济形式感到担忧的恐惧心理的集中释放。
回顾沪市从8月4日的3478点急跌到9月1日的2639点,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时间周期和短期跌幅达到24%这两个数据上都符合熊市第一阶段的技术特征。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市场广泛认为上半年的牛市来自于流动性的泛滥,而市场预期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收紧,加上IPO重启和创业板即将推出,从而引发了对流动性的担忧。从这两个方面看,市场在见高3478点后从牛市转为熊市并出现了熊市的第一波下跌是符合“道氏理论”的基本描述的。
熊市的第一波急跌之后必会产生反弹,反弹产生大致来自于这几个方面:一是虽然市场在短期内大幅下跌,但牛市的思维还存在于部分投资者的固有观念中,他们大多会在急跌后为了摊低成本而买进;二是部分高位兑现的投机客也会趁股价大幅下跌后进场以搏取反弹可能产生的差价;三是高位无法全部兑现的机构在深套之后也会在股价大幅下跌后而展开反击。这些因素是市场在第一波急跌后产生反弹的主要几个方面,它们合力促使市场在下跌到一定的位置后而出现一波反弹行情。
“道氏理论”对熊市反弹期的描述是这样的:反弹的幅度是第一波跌幅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时间上比熊市的第一波长的多。的确,此轮反弹从9月1日到现在已经近两个月,时间上几乎达到了前期跌势的2倍,反弹的幅度目前处于前期跌势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目前看反弹离三分之二位置的3200点附近已不远,按此轮大盘反弹的涨势情况看,在下周末附近大盘可能会接近这个敏感的位置,别忘了,下周五有个“大事件”要发生,创业板的股票上市,这个可有点巧合了。
既然谈到了创业板,那我就顺便说说我对创业板的看法。首先我们知道创业板公司发行的市盈率都很高,这不奇怪,企业能多圈谁不想不多圈点,承销的券商对此也是力挺,利益面前人性都是贪婪的。拿我近期大举申购创业板公司股票来说,也是逐利来的,至于支持企业的发展我看还是留待以后吧,现在我只想在开盘后卖出中签的股票,不管它是什么公司。
不看好创业板还有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创业板的交易规则和主板同步,这让它对我的吸引力大降。加上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上市后存在直接退市的风险。上市初期对长线投资性资金而言不会有多大吸引力,只有那些上市一段时间后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司才可能最终受宠,大多数半数的公司会最终走向衰败,这是必然的。“中国式”微软尽管不是一个梦,但能最终享受到的人肯定屈指可数。
总之我的观点是:从3478点开始市场已经转为熊市,第一波熊市在2639点结束开始反弹,至今反弹行情逐渐接近尾声,反弹结束的时间很可能在创业板股票上市后不久,点位大概在3200点左右。同时我也可以对反弹结束后的行情给出描述,熊市第三波是熊市最主要的跌势,时间和幅度上都会远远超过第一波,股价将会跌入地狱,持股不放的人将会深度套牢,他们唯有等待新的曙光来临,即新一波牛市的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