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峰:让历史告诉未来
股票市场的信息和评论总是以市场走势为基础,市场大涨时遍地颂歌,市场大跌时一片哀鸣,媒体的导向总是显得并不真实,但却是我们广大中小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对此我的观点是:在市场出现比较强烈的涨势或者跌势的时候,尽量不关注股市,包括股价行情和市场信息等一切市场行为。
不得不说的是利好在本周还是出来了,周一《限售股解禁指导意见》出台后今天又发布了降低印花税的消息。近期市场大跌不止,投资者对管理层出台救市政策的呼声此起彼伏,对此我也说过我的观点:一是没有哪个国家的管理层会始终不救市;二是市场的问题市场自己会解决。
回顾历史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沪市从高点6124点到昨天的最低的2990点,最大跌幅达到了51.17%,998点开始的牛市总涨幅跌去了61.14%,点位是半分位跌幅是黄金分割位,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市场,跌到这样的位置出现转折应该说非常合理。
道.琼斯指数在发展初期曾爆发两次大调整,1929-1932年35个月最大跌幅高达90%,中国股市1993年见高1558点后在94年曾跌到325点,跌幅也达到了近80%,而当时更能反映指数变化的深市见底则在1996年,时间也刚好是35个月;道.琼斯指数的第二次大调整从1937-1942年跌幅达到52.8%;沪市在2001-2005年从2245点到998点跌幅55%,在下跌的幅度和下跌的时间上都十分接近。
纳斯达克在创立初期也经历过大调整,2000年见顶后经过三年调整最大跌幅达到78%,日本股市1989年开始的大调整最终跌幅也达到了80%。如果出现超级牛市的大调整,似乎80%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调整幅度,但出现过这样的股灾后同样幅度的跌幅就没有再同一市场出现过。
经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似的地方,一个股市在经历80%的调整幅度后,50%的调整会是一个极限的幅度。沪市从去年10月到目前已经跌了50%还多一点,我们可以认为调整已经到位。美国股市在近期遭受次贷危机的情况下只跌了25%,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妄自菲薄,要知道,美股在经历两次大调整之后开始了长期的牛市,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
儒峰
2008年4月2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