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普通参与者,作为一个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尽管我没参保过“平安保险”,也没有买过它的股票,但我对“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还是感到震惊和愤怒。
很多投资者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平安”,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但实际上,“平安”事件的罪魁祸首不是“平安”公司,而是我们证券市场的制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仍很不完善,如果市场有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那么“平安”事件也就不会发生。
美国股市规定首次融资后过18年才有资格再融资,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市才一年的“平安”却可以毫不客气的狮子大开口再融资上千亿元,凶残的恨不得把市场中无辜的投资者们一口吃掉,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上市公司变成了“豺狼”,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豺狼”恣意的横行而毫不畏惧?
这么多年我们听到的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要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呜呼!为什么我们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还是会屡屡受到伤害?为什么会发生2005年11月28日“武钢认沽权证”的“无厘头”创投事件?为什么出现了2007年5月30日突然调高印花税的“半夜鸡叫”事件?为什么2008年3月5日在与会投资者的一片反对声中“平安”的巨额融资方案却最终高票通过?
管理层应该拿出具体的行动来,不要作“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喊口号而不做为有“失信于民”的危险。一个市场能够健康和稳定发展的离不开“诚信”两个字。只有营造出一个诚信的市场环境,才能出现更多诚信的上市公司,也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放心的进来参与投资。
没有投资者参与的市场肯定会“关门大吉”,广大的投资者才是市场真正的主人,我们不希望一次次的被“忽悠”,即使是无力的抗争我们也会“抗战到底”,而且是像《乡村爱情二》中“刘大脑袋”说的那样:“必须的”。
儒峰(随笔)
2008年3月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