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从历代君朝到文明社会,理想中的人人平等都没有实现过,古代有皇亲国戚,现代有达官显贵,什么叫社会?社会是由不同阶级构成的群体。就算在相对平等的股市中,股民也被大致分为大,中,散户,这可不单单是名称和资金量的差别;大户室里人手一机用着,冬暖夏凉的空调吹着,时不时的发点报纸什么的可是一般散户无法享受的。
股民分几等自不多提,单说我们股民的衣食父母-上市公司(实际股民是它们的衣食父母还差不多),大致可以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类。过去划分的标准很简单,看规模,看效益,看股价都行。而如今在股权分置的改革中我觉得要加上成分进行划分,这个成分其实是指企业大股东的股份性质,也就是国企还是民企。
两者的区别在过去没多少人注意,大家关心的大多是股票的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很少顾及企业的“出身”问题。今日国字号的公司“长江电力”复牌交易,换手5.4%涨幅1.35%,另一只前期完成股改方案的国字号企业“宝钢股份”,复牌当日换手6.46%涨幅2.86%,两家公司的二级市场表现已经为其股改的方案投了否定票,而这两家公司基本代表了大多数大型国企的股权改革态度。
两家公司的傲慢和吝啬与民企的差别比较起来会更明显,拿同样今日复牌的“苏宁电器”来说,方案10送2.5股,大股东在两年后减持的价格不低于50元,而股价涨4.84%。坦白说过去我不太看好苏宁,因为担心其业绩的真实性,但如果真如苏宁承诺两年后减持价格不低于50元,那么说明管理层对公司还是有信心的。我这里不是替苏宁说什么好话,而是从方案上能反映出民企和国企对股权分置改革的不同态度。
从“金发科技”到“苏宁电器”,民企的老板们和国企老总对于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热一冷反差巨大,而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源还是来自于本身利益。国企老总是聘来的,干几年基本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国有股减持不减持与他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而民企的老板们大多是经过自身艰苦创业才有今天上市的风光,而全流通带给他们的回报是过去多年创业也得不到的,所以民企老板们的积极态度是完全符合常情的。
全流通带给民营企业的是全新的机会,即使将来公司的大股东会利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但是其中蕴藏的并购机会也同样广阔。好的公司会因为越来越好而大股东不愿减持,差的公司只要资产质量不太差,股价合理,遭到并购也应该很有机会。目前,在关注公司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将目光投向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而那些即使几倍市盈率的国企也应暂时保持冷眼旁观。
股民分几等自不多提,单说我们股民的衣食父母-上市公司(实际股民是它们的衣食父母还差不多),大致可以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类。过去划分的标准很简单,看规模,看效益,看股价都行。而如今在股权分置的改革中我觉得要加上成分进行划分,这个成分其实是指企业大股东的股份性质,也就是国企还是民企。
两者的区别在过去没多少人注意,大家关心的大多是股票的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很少顾及企业的“出身”问题。今日国字号的公司“长江电力”复牌交易,换手5.4%涨幅1.35%,另一只前期完成股改方案的国字号企业“宝钢股份”,复牌当日换手6.46%涨幅2.86%,两家公司的二级市场表现已经为其股改的方案投了否定票,而这两家公司基本代表了大多数大型国企的股权改革态度。
两家公司的傲慢和吝啬与民企的差别比较起来会更明显,拿同样今日复牌的“苏宁电器”来说,方案10送2.5股,大股东在两年后减持的价格不低于50元,而股价涨4.84%。坦白说过去我不太看好苏宁,因为担心其业绩的真实性,但如果真如苏宁承诺两年后减持价格不低于50元,那么说明管理层对公司还是有信心的。我这里不是替苏宁说什么好话,而是从方案上能反映出民企和国企对股权分置改革的不同态度。
从“金发科技”到“苏宁电器”,民企的老板们和国企老总对于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热一冷反差巨大,而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源还是来自于本身利益。国企老总是聘来的,干几年基本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国有股减持不减持与他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而民企的老板们大多是经过自身艰苦创业才有今天上市的风光,而全流通带给他们的回报是过去多年创业也得不到的,所以民企老板们的积极态度是完全符合常情的。
全流通带给民营企业的是全新的机会,即使将来公司的大股东会利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但是其中蕴藏的并购机会也同样广阔。好的公司会因为越来越好而大股东不愿减持,差的公司只要资产质量不太差,股价合理,遭到并购也应该很有机会。目前,在关注公司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将目光投向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而那些即使几倍市盈率的国企也应暂时保持冷眼旁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