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说英伦见闻

(2011-01-02 05:50:02)
标签:

巨石阵

英国人

温莎堡

巴斯

旅游

分类: 留学英伦
     2010年的最后几天,我与一干UIC的老同学在英格兰南方畅游,把自己这一学期错过的旅行都补了回来;沿途大长见识之余,感想颇多。旅行结束,整理相片之际,不禁希望一一记录这些琐碎的感想。
     我是真的有些害怕,时间长了,见得久了,对这些新鲜的刺激就会变得麻木。那时候,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如果也达到那种只会对别人一脸洒脱地表示“英国就是破破索索,哪有我们这里好……”的境界;那生活还留下多少意思呢。

http://s13/middle/45c78a6cg98cfea99c97c&690
一:巨石阵
    就是一堆石头,没有比我们见过的那些招贴画上多任何一点东西。
    在旅游巴士上大老远见到这景区,我以为自己顶多需要个十五分钟就能逛一圈然后出来了。
    结果我呆了近一个小时,差点迟到误了巴士。
    怎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是因为景区提供的语音导游。它不仅详细地介绍了这堆石头的排列、机关、质地、用途;还从五千年前开始一步步回忆它们的建造过程以及可能的旅途方式与建造原因,还涉及了历史上英国的宗教信仰与丧葬习俗;同时,它也介绍了围绕这些石头的几大主要传说,传说的起源年代与可信程度——总之,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巨石阵的百科全书,科学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景区解说,也令我想起自己参观过的英国的博物馆。对于英国人在生活各种细节中详实地普及知识的功力以及他们对知识的尊重,实在佩服。比起他们,我们好像更喜欢扯一些不靠谱但是好玩或者吸引人的传说——旅游的解说是如此,专门的学术也差不多是如此。两相一比较,一点也不会奇怪为什么我们在过去百年中落后别人那么多,我想那不仅是物质与生产力的落后。

二:各有特色的街道
http://s14/middle/45c78a6cg98cfeb603b5d&690
http://s3/middle/45c78a6cg98cff08fb952&690
http://s14/middle/45c78a6cg98d071d7f01d&690


    以上三张图片,第一张是在一个英格兰的小村庄;第二张是在温莎小镇上;第三张是在巴斯——一个城市;它们彼此间的车程不超过两个小时,但是,你可以看见,它们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只要看那些街道,绝对不会弄混了自己在哪里。
    风格或许不同,但每一种面貌都是一种美好,你难道能因为见惯了大世面不尊重其中某一种美的存在吗?
    它们是幸运的,不会遇上强拆,不会因为弱小就被灭掉,而是安安定定地在原地,与它们并不显赫、胸无大志的主人与后代们一过数百年。小宅小院,一墙苔藓,转角处的玫瑰花坛,年年都有人精心栽种;鲜花盛开的时节,享受风中摇曳的花香,见它们的芳姿博路人一笑,互道一声你好,便是生活的模样了。
    大英帝国走过了圈地运动,走过了工业革命,走过了严重的工业污染的时代,走过了日不落帝国昌盛无比的年月,走过一次次战争;而这些农舍,却一如既往地站在这里,从不曾背叛这乡里的风格。
    而我们呢?当我们历经轰轰烈烈的发展之后,当我们终于从疲于奔命的事业中解脱出来,蓦然回首,还能见到儿时嬉戏的院落吗?还找得到我们的来处吗?

http://s15/middle/45c78a6cg98cfeb04a0be&690
http://s15/middle/45c78a6cg98cff109d47e&690
http://s11/middle/45c78a6cg98cfececed0a&690
    与我们国家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说英国的屋子破破索索,并不冤枉了它们。
    但正是这些破破索索却还安宁存在的小屋子,令我对过去一年几乎已经麻木的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无数的强拆新闻,有了新的困惑:是啊,我们发展很快,但那些拔地而起大同小异的水泥方块,那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还有哪儿看得出来这是何方的城市呢?
http://s16/middle/45c78a6cg98cfec82163f&690
    旅行中,最让我触动的就是这个全是石头房子的小镇;整个镇子只有三条街,一条东街,一条西街,一条大街。村外,是无尽的树林与草原。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吃一顿午餐;却在无意间听说,这里的很多屋子建于十四世纪甚至更早。
    比如我们午饭的那间餐厅,开业于1306年。里面还烧着壁炉,门矮矮的,以至于男生们常常需要低头而过,真是太不与时俱进了。可是,并没有人因为它们的“落后”就否定它们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今天才能见到这些温馨的小屋啊——不是以参观一间文物的方式,只是去路边的一间餐馆吃一顿午饭。我想起我的祖国,历史比这里悠久了多少啊,可是,我们有这个机会一脚踏进一个七百年前开业、如今还在当年的屋子里的餐馆吗?
http://s16/middle/45c78a6cg98cfebda3a3f&690

粗糙的墙面,朴拙的砖石,壁炉依旧,窗棂依旧;来来往往的路人,改变不了它,却只能赞叹。


    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国度里,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保留,是不矛盾的。
    它们也经历过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每一个小小的屋子,每一间小小的店铺,却依然保持着独立的风格;现代技术,只让它们更加流光溢彩,却并不能抹杀了它们的自我。
    而我们自己土地上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与趋向,难道真的是为了前进而不得不承受的痛、是为了发展而不可避免的悲剧吗?

我,没有答案,只好沉默观景。

http://s7/middle/45c78a6cg98cff1932976&690


http://s16/middle/45c78a6cg98cff268b42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