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未来
(2010-02-26 00:00:00)
标签:
留学
考研
学期
专业课
蚁族
|
分类:
大学生活
|
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已经开始了一阵子了。一切都很好,至少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张少威老师又回来了,虽然不再教我们,可是我觉得很踏实,仿佛对新闻系重新又有了信心一样(说得严重了)。周志文教授这学期会在UIC兼职教两门选修课,虽然我没法选,但是有一门课的时间与我的课表没有一点冲突,我决定在那儿赖着当一个学期的旁听生。专业课,这学期只有两门了,分别有新闻系最大牌的大胡子与大屁股两位老师出马,一个讨论媒体伦理,很酷地宣称考试时候你就算把所有ppt讲义课堂笔记上的内容都写上去了,你还是会不及格的;另一个很热情地说会带我们做一份杂志以及一部纪录片……好吧,看来这学期是好玩的,喜欢的老师居然都会出现(我都想不到还有这一天);不喜欢的老师也在做一些惹人喜欢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从之前整整一年半的一个学期六门专业课的噩梦中醒过来了!
这个学期,我的高中同学,很少有还在学校的了;更少像我这样一个星期还有四天有课的。
大四,下学期,所有人讨论的,都只有: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舍友找到了一份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部的工作,试用期月薪就有三千二。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我心里闪过一声大大的叹息:不要说羡慕去追逐梦想身在SIFE中国的JOJO,或是令人羡慕成功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小猪佳佳了,现在连天天在宿舍不是看言情小说就是怪执著地总是跟我一分一毫算钱的室友我都羡慕的很……
可是我去工作吗?我想去工作吗?不知道。
我当然很想学以致用,可是蛮多小心翼翼的尝试啊,总是杯具。最大的杯具就是当我从上学期人都砸的死的六门专业课中回过神来返乡过年的时候才听说各大主流媒体的招聘时间一早过了。而老爸还一个劲的告诉我不是硕士连在他们医院都别想找到工作,无论如何一定要去海外混个什么硕士回来——如果我真的这么做了,他很乐意赞助我去欧洲游,持续不断地扩张见识……
我觉得老爸是在吓唬外加威胁我,潜藏动机是弥补他年轻时没有适时出国的失误,基本动力是那些子子女女在海外读书的叔伯阿姨们在社交场合真的很有面子很能满足虚荣感……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爸爸快五十了人生经验丰富有远见知道怎么样才是对女儿最好啊!!
关键是,没有尝试过去找工作,就不假思索接受了父亲所说的那个残酷的我根本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找到工作的社会的我;当回溯往事的时候,是无法把这种坐等机会流逝的行为怪到任何他人头上的。也许我从内心里也是
贪慕那种“我是在哪里哪里留学的”的那种虚荣的呢?也许根本就是我在恐惧那浩瀚洪流一般的求职大军,从而在读研这个理想化的情境中逃避呢?
你究竟要的是什么?我问自己。
可是没有答案。只有最宝贵的时间在一分一秒不间断地流逝。
研究生,当然要申请研究生了。
可是,十一月过去了,十二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申请的大军一早行动起来,各大学的offer也如雪片般发出来,我居然还是一动不动。一个GPA都没满3,还忙着学校里六门专业课没空复习雅思,还对英语深恶痛绝、还就是不待见外国老师的人,你要她去出国读研?!我怎么想着就觉得怪缘木求鱼的呢?
每每在学校接到父亲来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务必将出国视为本阶段唯一大事的电话,总有说不出的愤懑:为什么只有那些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完全不管我自身的情况呢,究竟是谁要出国啊,“我”在这件事情里面怎么就好像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这是一件必须进行的事情,从哪个角度上来看都是这样。唯独,我自己的意志是被隐藏的,连我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自己的身上仿佛长出了一个他人的意志,并逐渐扼死原生的自己——自然,如果我有理智,就应该十二万分地赞成并积极努力完美地完成这一切,因为这是对我最好的一条路了。可是偏偏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忍不住会想,是吗?真的是这样吗?你要不要忠实于自己的心灵;还是要埋头苦干,走最现实最功利的路,让所有人都看见你很荣耀拥有很多?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两者是没有分别的;有时我真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人,那所有的事情都会简单好多了。
最糟糕的是,你要怎样忠于自己的心灵?我一点也说不上来。好像只有朦朦胧胧里看到的一点似有似无的形状,没有生活经验,向人描述什么也好像只是在说一个幼稚的空中楼阁,说着说着,声音就要低下来,在别人不忍揭穿现实丑恶的悲悯目光中愧疚得仿佛是在撒一个谎。
你究竟要的是什么?我也问自己。
可是没有答案。只有最宝贵的时间在一分一秒不间断地流逝。
我有时想,自己是不是叛逆期滞后了,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卯足了劲儿跟理想较真,跟老爸顶牛。
如果说现在还有谁的话我能听得进的话,就只有老师了……
大胡子说,这种授课式的研究生嘛,先看成绩,然后唰就刷掉一批了;再看英语,又可以刷掉一批;最后再看看你是什么人推荐的呀……所以我才会这么慷慨,愿意为你写推荐信嘛,因为实际上那根本是没用的啊……
人文学部院长说:你这个GPA,申请难啊……
——是。
——你猜我大学毕业的时候GPA是多少?
——3.6?3.8?
——嘿嘿……是2.4.
——。。。
——所以我就先去工作了,你知道,工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有人付给你钱,还把什么都不会的你给教成行业能手;读研究生,就是你去给人家付钱,而且你还越读越与这行业脱节……
——。。。
SWC说,你要读就一次连着把博士也读好算了,不用担心有没有对象那些琐碎的事情,到了那个层次之后,你对你人生的选择面其实是会越来越大的;(虽然我在您课上老拿A,可老师您是没见过我的GPA啊……)
CWC说,你再要申请大学读研,就不要申请像浸会大学这样一般的学校了,你应该把你最宝贵的青春时代放在那些一流的大学里,你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深度的研究……(掩面,一句话让觉得我觉得我把自己的整个大学都荒废了。累到想吐血,但还是荒废了)
每当听到他们的话,我总也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可以很宽广——就是看我怎么走……因为还年轻,所以才有这样的机会;有坚持,才有结果。就算以后没有了激情,至少也不必为年少时过早地认输放弃而后悔。
但是每当看到好一些很自信到专横的老师,尤其是仿佛用任何语言也无法与他们交流的外国老师时,我又觉得我不如回无锡去当地头蛇算了。
每每回到故乡,那里总是安逸得令我感慨万千,再三徘徊不忍远去。
可又总觉那里天地太小,富,安稳,但也没有更高的精神与更多的意义;我宁愿像北京的姑姑姑父那样,蜗居在五十多平米的旧房子里,生活简单忙碌,但是每天的工作要时刻紧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所做的每一件事,恨不得要放眼全国全世界……然而我这个年纪不在乎安稳的生活,不在乎住房条件,不在乎实际的物质利益,我能够不在乎多久呢?当世间之人熙熙攘攘趋利而行的时候,难道我就真的会一直跟别人不一样吗?
我不知道。
我几乎要不知道自己是谁。
究竟哪一些是自己的意志,哪一些是别人的?
哪一些是真实的选择,哪一些是下意识逃避?
哪一些是应该坚持的,哪一些是只不过你的偏见?
你,究竟想要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