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两年·得与失

(2008-07-20 03:03:13)
标签:

教育

分类: 大学生活
     如果当年不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完全失去了信心,因而敢于凭着对香港浸会大学的一点模糊印象杀到当时校舍没盖好、老师没齐全、学生就一届的UIC,那我现在,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现在再多的假设也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然而最近UIC贴吧上的喧嚣却让我忍不住一再去想;最近,一个故友与我的谈话令我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答案。
    这位朋友与我同学十数年,高考那年也是考砸,进了省城一所重点大学的三本院校。
    如果我没有来UIC,也就会走上与其一样的道路吧!
    而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也令我开始思考自己大学两年以来的得与失:

一:关于“大学”
聊天记录:
    海星(故友):唉,我觉得上本三一点都不好,成绩再好也总被人看不起。本一本二的家伙再怎么糜烂堕落走在路上都好像比我们高一个头似的。
    苏米露:。。。 我怎么没觉得……你成绩很好? 
    海星 :不能说很好,但至少能拿得出吧(撇开本三这个帽子);我们学校里那些本一本二我看了就不爽,老是在背后说我们本三的坏话。我是不想出国,但我也不愿意被本三这个锅。考研更加没有兴趣,只想以后找个工作就行了,可是本三这个锅就是个麻烦。
    苏米露:汗死…… 我怎么都没有这种感觉和想法呢……
    海星:那是因为你们不和本一本二的在一起上课!
          本来我大一进学校的时候觉得本三的只要成绩好点就和本一的没什么两样,可是两年下来我简直是在歧视中度过的。
          死人的老师总是强调:“你们是本三的,和本一不是一个档次的 ”。本一的人说“你们除了有几个小钱还有什么?”这种话。搞得我好像黑人一样。
    苏米露:好吧……我们的老师总跟我们说你们比X大的学生活络多了,而且谦逊多了……所以我觉得你们竞争力其实很强……我爱死我们老师了!那些类似歧视的话已经伤害不了我了。
    海星:所以这就是南京地区和珠海的差异
    苏米露:不会。如果内心够强大,不会被这些话所伤的。
    海星:所以我说本三这个帽子害人;学校也是个赚钱机器,有什么好事(什么医疗报销,保险)都是本一本二享受,我们就没有,要交钱就找我们。
    苏米露:够自信就可以了。本一本二本三本来就是进大学时候的批次罢了,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还有什么意义;世界上居然有人到了大三还在为这个沾沾自喜,简直笑话。老停留在过去的大学生,还有多少未来。
    海星:其实我只是担心以后如果因为本三这个帽子而找不到工作的话,那这个钱也白扔了——中个五百万吧!一切问题都解决。
    苏米露:。。。我不要在青年的时候中上五百万,那一定会害了我
    海星:所以我让我爸中
    苏米露:。。。
           你呀,要么用钱证明自己,不能用钱证明自己就用自己的成就证明自己,否则凭什么说社会的歧视?你不过是在证实他们的歧视。
    海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在想想高中多美好,尤其是高三(这话不能和刚考完高考的人说)
    苏米露:啊~~我喜欢大学!  我超喜欢上大学!
    海星:如果就学习环境和方法当然是大学适合我
    苏米露:不是~~因为学习~是因为大学给我打开了一扇无比广阔的窗,那些是中学小学不能比拟的。学习成绩,我反而搞得有点吊儿郎当~~
    海星:大学里有点复杂,尤其是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
    苏米露:话说老兄……你的生活要不要这么灰暗阴郁恐怖啊?
    海星:我也不想啊!
 ------------------------------------------------------
    感受: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遇上这样充满颓废和怨念的情绪了。在UIC的每一天,好像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关于说坏话、本一本二本三或者中彩票的问题,而是天天在为未来做着储备,在忙碌中做着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一项项作业。有时我觉得我朝气充足地吓人——除了我思想突然愤青的时候。而且我都已经很不习惯老师放出来的“冷箭”了,两年前我也许习惯老师这样说话的,现在我觉得这样做的老师是素质有问题、为人欠涵养。至少UIC的老师不会有人这样,他们恐怕连听说这样的事情都要皱眉头的。
    总之,UIC的师资和不同于内地的教学方式,大概是它给我的最好的东西了。当然,它升级成了二本或者一本,也很好~~


二:关于“未来

……
    苏米露:
     恩。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1.你真的完全不打算考研或者出国吗?
 2.你未来打算怎么办?一个三本文凭能找个什么工作?
 3.到时候求职碰壁,是不是又会怪这个社会歧视三本?
 4.你凭什么让那些雇主注意到你,又凭什么让他们相信你值得他们出这个价钱?
     海星:。。。。。
1基本上不打算
2先找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有机会再发展
3主要因素是有的
4不凭学历凭能力
     苏米露:我是指的,在一个人才市场……许多许多许多人人,简历像雪花一样飞……设想你如果是一个主管,而且,当然一本的学生整体要比三本学生好很多……那,你投递的简历凭什么让他注意到?你的答案给我的感觉是这些问题你从未想过——大叔,我是认真的,别跟我开玩笑。一个三本的毕业生,给他八百块一个月算不错的了……你不早点想想这个问题?
    海星:其实我觉得上中专技校什么的都比本三优前途,我爸学校里那些人出去都是一千起价的,那些数控什么学的好的出学校就两千三千的
。。。。。你难道想过?说说看。
   苏米露:好啊。
           1.不会在国内考研,会去尽可能去国外——但是还要对本专业比较了解深入再决定,因为新闻专业对文凭要求不高,只要你能写,能跑,能吃苦。
           2.我在尽一切可能积累从业经验,同时尽量学好英文——不是英文课的英文,而是要在毕业前能读通美国各大媒体上的报导。这点,国内多数大学新闻本科出来的人做不到。
           3.怪也没用,所以不怪。但是一定不要忽略一本学生有什么样的优点。
           4.香港浸会大学的学士学位;每一年暑假都有实习的经历……曾在泰国做过国际义工,在学校网站以及教育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能翻译国内外媒体的报导,等等……可能到时还有些别的……
    海星:有点“新学期新打算”的味道,不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该好好打算了
    苏米露:其实暑期一过,我们马上大三了。开始写自己的求职简历吧 写好了,读一读,然后想想为什么用人单位要招你,为什么你值那些钱。亏本生意总没人做的。
           我两年前学校的分数可比你低啊,我是以超过四十分的成绩进入这个连校舍都不全,没人知道是什么玩意的学校的,当时看起来,我可不如你——高考分数在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就完全是作废了。可是我觉得现在我比你这状态好多了——说到底我这两年也没做什么。只是在一条一条攒自己的履历……还有两年,你如果有心,一样会很不同的。
    海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小我妈就要让我像你学习,看来是没错的。
         【这句话说的我好心酸啊!想当年我……555555……】
——————————————————————————
       感受:UIC的学生,我个人觉得,对未来好像都比较明确。尤其我在的新闻系,今年好多人通过种种渠道争着抢着实习,从北京到香港,都有。尽管我们也许对这社会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对于当下所能够做的事情,我们很清楚,而且很多人在马上尽力把一个念头变成现实的行动。UIC还有专门指导学生就业、教学生职业规划的老师和部门,虽然我至今为止尚未去向她求助(迟早会去的吧),但是我觉得学校为学生想得这样细致非常好。在UIC比较少遇到对未来迷惘和忙着喊无聊的,我对UIC的这点是大爱啊~~
       但是另一方面,我这是二十多万上的一个大学,一旦毕业以后面临的压力会更大的吧。我们的学费是一家三本学校的四倍,可是出来在国内就业的工资恐怕及不上三本的四倍吧?读这样一个大学性价比高吗?社会对这样一所崭新的学校认可多少?我们的学生就业率多少(肯定不会低,因为老师家长全会出动帮着找工作),在岗位上究竟做得怎么样?我们会像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有竞争力吗?毕业五年、十年后,又会是怎样一个局面,UIC的学生有长久的竞争力吗?我的心里充满了问号。
       可是谁又能做出解答呢?一切都是未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固然在故友面前口若悬河,把他基本忽悠过去。可是实际上我的压力和风险比他大好多。

三:关于学习那点事儿
聊天记录:
      海星:六月初的时候我上台领奖,党委书记颁奖,之后要说获奖感言,我拿过话筒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
      苏米露:什么奖啊?【我心里在想,什么奖是党委书记大叔来颁的……】
      海星:优秀学生社团干部
      苏米露:。。。呃,这也是简历上的一条……
      海星:恩,这个我早意识到了,所以我保证每个学期都拿奖学金,这样我就至少可以有八张奖学金证书。
      苏米露:你好发财啊…… (我纯纯的是在无话找话了……)
      海星:小数目,四五百的,又不是国家奖学金;我现在就一等没有拿过。
    拿奖学金我发现蛮简单的,就像你所说“现在大学里的学生都很强悍的,忙着喊无聊,忙着死读书,忙着谈恋爱或者忙着攒一些蝇头小利”,所以只要成绩在系里前二十就肯定有,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一个系一百三十个人,能和我竞争的也就那么十一二个人。我女朋友本来大一的时候没有拿过,结果大二上半学期的时候她被我在考试前十天按着看了十天的书,考得比我还好,一下子拿了个二等,她12名我13名。
      苏米露:你们那里过日子怎么这么容易……我们这里奖学金是很恐怖的一个东西~整个学校范围内派,平均下来每个系顶多也就几个人好拿,全是一批杀红眼的考砸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奖学金一万五啊……争夺奖学金那是饿虎扑食他们那个强悍程度~ 
      海星:时势造英雄;你阿困啦?
      苏米露:老早困了!
      海星:呵呵,承让!

————————————————————————————
感受:从成绩上看,故友还是一个好学生,尽管他无非是应付考试的时候多了前十天而已。我如果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再好,也就是混成那样了吧?
      谈话中他给我一种,他们的生活其实很懒散的感觉。可是那懒散不是因为他不要好,而是因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指的他去为之奋斗,除了奖学金和与同学间或明或暗的矛盾。这样的大学生活,我也会觉得无聊啊。
      我自己在UIC上大学,包括我在这里认识的一些朋友,神经都是绷得相当紧的。就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能自己地旋转于这世上。不过最近我在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还是挺对的,也许我接触的始终都是这学校里最上进的那一层同学。有更多懒懒散散“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学校发生何事的同学,他们要混过考试也不太难。但在UIC——至少对我来说——“过”是没有用的,“好”才是要不停追求的,因为GPA,因为那将会有五个不同等级的学位证书。
      这样高的压力和暑假几乎不在家的生活,是我自找的。
      我已经上学两年了,我现在开始问自己,你对得起那巨额的学费吗?用那么多的学费上这样一个学校,值得吗?在以往的日志里有许多许多个十分值得的理由,可是那些理由全部集合起来也无法让我斩钉截铁地说一声:“是!二十多万这样花出去也完全是值得的。”——因为我的每一次懈怠都可能让它们中的一些显得毫无意义。而现在一年年的学办下来,学校越来越上轨道,也越来越像一个内地的高校了(虽然只是“像”而已):学校高层的理想很高,可是学生现实而功利,比起校长要继承的古代书院自由讲学的精神,大多数人更关心学位证是不是和浸会一模一样;同时行政层次效率低下,而很多深受学生爱戴的创校老师却一个接一个离开……整个学校,高层、行政、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好像不是很畅通似的,这三点组不成一个匀称的三角形,反而像三根怎样拉也拉不平衡的杂线。我在进入了UIC之后所见到所被感染的理想主义也许是可笑的,现在年经的新生的现实与功利也许是可悲的,我不知道;当头发花白的教授们的一脸认真和学生的稚气犹存的脸上的哂笑重叠在一起,还能说什么,我始终认为,所有学生旨在追逐一张浸会大学文凭的UIC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可是,如果今次再有机会重报大学,我还会选择UIC,或者,干脆直接留学算了……
      因为到过了UIC,世界之窗已经向我打开,我不知道自己可以飞向何方,飞的多远;但是,我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样的香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