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的香港

(2008-07-15 00:5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大学生活
这样的香港 
我常常会忘记我身在香港。
 每日的生活和在珠海时候相似地惊人。也许对我这个来自吴地的人来说,辨别不清珠海和香港的生活气息是很自然的事情。它们是一样的南粤,一样潮湿闷热的气候,一样有着浓郁特色的方言,一样表情和眼神的人们,一样风格的教室和老师,一样的烧味或双餸饭,一样类型的餐饮料放在似曾相识的蓝色塑料杯中……在这暴雨阵阵的七月里,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第一次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对香港的记忆也是很丰富的,虽然也许很多人从未到过这个城市。它是远在天边的孤岛,有着传说中令人艳羡远离尘世的发达;然而童年里,又是这个城市在一部部影视作品中陪着我们成长。港剧里那些街坊邻里的义气情感和琐碎生活,狭窄的街道上高低错落新旧参差的霓虹招牌,纵横错杂两旁有名车飞驰而过的道路,都是记忆深处镀着淡淡怀旧色彩的一部分。

     当来香港的第一天我在路边一家麦当劳怀着莫名的新鲜感排队时,眼前突然浮起电影《甜蜜蜜》中初到香港的黎小军同样在麦当劳排队时用新鲜的眼神望着柜台的情形。电影中,黎小军也是来自无锡,他那时连一句粤语的“可口可乐”也说不连牵,柜台的前方,来自广州的张曼玉正在忙碌,他们即将相遇……
     我也不会说粤语,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迅速地想到,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是回归十一年之后了,与那时不同了。店员已经都会说上几句能够使人明白的普通话,而且她们往往因为怕你不懂而说得十分用力、十分耐心;我还能听一些慢速的粤语,这一切使得我在这里穿梭来去都那么自如,我对香港适应之迅速令自己都感到诧异。
 
这样的香港

     然而有很多的事情又不时提醒着你:这里,是香港。

     比如那天在麦当劳,当我点餐完毕无奈地往回走的时候,手中的托盘上稳稳地放着两杯芝麻新地,尽管我只叫了一杯。可我都不知怎样向店员解释他搞错了才好,也罢也罢,好在是和朋友一起来吃饭,这下正好一人一杯。
     你知道,我们的沟通并不是总是一帆风顺的。
     我还记得上UIC以后第一次看见一个香港老师神色坦然地说出“我们都是中国人啊”之时自己的惊讶。对那时的我来说,不同的语言很轻易就可以分开人群,不同的思考方式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和熏陶使我习惯于一种统一的意识,而后,也会很轻率地觉得他们,不会……不像……不是……
     可是,这里是香港,唯一的香港,中西文化的交汇处。
     这城市在促使着我学会接受差异和包容世界。
     这里的报纸,左派,右派,中间派,报纸上有着大幅的照片和超大号的标题,标题灿烂鲜艳甚至骇人听闻只因为市民喜欢——苹果和太阳、东方占了七成以上的市场。这里的饮食,中餐西餐各国料理沪菜川菜潮州菜,无所不包——而且往往十分地道。这里的书本,来自世界各地,就像这里上网所能到达的网页一样——可以安心打开每一个网页的感觉几乎令人感伤;这里来来往往穿梭于市的人,有着各种肤色,说着各种语言——褐色皮肤的青年开口却是地道的粤语,他们也是“香港人”。
     这是一个连食堂里卖饭的师傅也每次都会对你说“多谢”,收拾餐具的阿姨也是彬彬有礼的城市。说着一口突兀的普通话的我在这城市里并不会感到被区别对待,他们的笑容满面让你忍不住脸上也带着微笑;你最最渺小的疑问,他们也会微笑着很耐心的给予回答。曾经一再听说大城市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可我来到这里,最先的感受却是陌生人之间的友善和信任。
     这就是一个初来者见到的香港。这样的香港,已经足够令人喜爱了。

 

这样的香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