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弓道

(2007-09-26 14:48:52)
标签:

教育杂谈

     昨天中秋,今天放假。谢谢学校。
     昨天是第二次弓道课。
     到达弓道馆里的时候,其他的陈设与往次无异,只是窗口挂了两只小小的宫灯似的灯笼。灯笼上写着:“恭賀中秋”
     课程的内容无甚可多言的,只是这节课的最后半个小时,内藤敬先生示意我们坐下,他要给我们讲些什么。
     今天甚至没有翻译了,内藤敬先生结结巴巴地说着怎么听也仿佛日语的普通话。我听懂的是:“弓道,这不是我们的东西,这是你们的东西,是……中国文化传……传到韩国,传到日本……”但是显然,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他。
     内藤先生急了。他忙忙地走到房间另一头的柜子边,在柜子里悉悉索索地翻着,未几,他拿着一本《礼记》,走过来。
     “你们知道这个?”
     “恩恩恩~~”只有寥寥几个人应答,更多人仍是在混沌中。他们大概根本没看清老师拿的什么书。
      (该说“知道”还是“不知道”呢?一本从来没有读过,也从来没想过要去读的书)
      这时候只好让记号笔和白板来说话了。内藤先生只好在白板上写到:孔子、論語,周王朝,2500年前……“你们知道吗?”
      大家这时才恍然大悟。汉字,汉文化,有时真的是一条很强有力的纽带,至少对我来说。
      内藤先生把那本《礼记》翻到某一页,我可以看见上面有荧光笔的记号,有深色笔的划线;书页已经泛黄,但是仍旧挺括,可见主人平时读书的习惯非常好。
      他在黑板上写到:第四十六篇,射義。
      “射者,仁之道也”
       看见这几个字落在白板上的时候,我突然莫名地惶恐起来。他是要教我们《礼记》上关于“射”的部分吗?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在那里,如此艰难地试图唤起我们对自己祖先文化的重视;而我这个不争气的小破孩,中国生中国长,这辈子第一次接触《礼记》,是因为一个日本人?!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一位同学按着内藤先生所指读起了《礼记·射义》,可是听得懂他在读的是什么的人有多少?
        以往还以为射箭只是武夫的专利,还以为只要射的准便好,原来这运动也是体现着“仁”的,也是属于君子的,也是可以观德行的。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这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练书法,颜体,老师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虽然早在选修弓道的时候已知道这门课不仅仅只是射箭,还会教授礼仪。可是从来也没有想到,这是如此中国的哲学,如此深刻的“礼”,来源于千年之前我们的先贤,却被我们自己遗忘了。
        直到百年之后,看到邻邦的礼仪依旧,才记起这原也是我们的东西。
        只是有些人,依旧昏睡着;还有些人,在睡梦里拳打脚踢。
 
       最后这次课结束的时候,内藤先生说:“我的中国话,不好。下次等xxx(翻译老师)来了再说。你们有空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借这些书,读读。”
       我们只是着急着要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业·杂说
后一篇:偶感数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