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吹牛。
所说的事情,虽然有些夸张,但件件属实;每次想到它们的时候,我都一阵得意,想要“哇哈哈哈”大笑几声;然而都是陈年旧事,除了吹牛的时候,也不太有时间拿出来说了……
一:
每年江南中学都有艺术节节徽的设计比赛,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
节徽设计是作为美术的作业上交的,还记得那天我原本只打算应付一下作业。于是按着一条条要求画起来:要有“江南”的拼音所写“JN”,要包含数字“10”,要体现出“艺术”的特质……我的设想是一根飘带形状古怪地绕着一根毛笔,这样的话那个什么“JN”“十”就都在缠绕中解决了,而那支毛笔也就算点到了“艺术”这个大命题了。谁知道画着画着,发现那个会标无意间被我画得很像一个“书”字——这下我的兴趣算是被激发出来了,于是一遍遍地画,一遍遍地改,最终真的折腾出一个很符合要求的“书”字,然后兴冲冲地举过去给老爸看:爸爸,这个东西是我设计的,漂亮吗?
恩,不错不错……老爸抬起眼镜,伸长脖子细细研究了一下;然后问我:作业做好了没有?
呵,呵呵,这个……
(老爸“以眼杀人”ing~~)
我一看表,妈呀,十点了。
作业交上去以后就不想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它和其余几十张一起挂在学校的橱窗里,很高兴!当时是说,要从中选取一张代表我们实验分校推荐到总部去,由同学们投票选出来。然后艺术节的主活动日那天,好多人都在那些设计稿面前投票,经过那里的时候,我会多站些时间,假模假样地仿佛是欣赏作品呢,其实是偷偷地听那些人对我的设计稿的评价!还记得很清楚,听到了一个女孩指着我的那个“书”对她的朋友说:这张挺好的啊,选这张……
后来就是我的那个“书”代表我们实验分校送到总部去参评的。不过最终并没有被总部选上,选上的那个作品长的像一个向日葵,很是中规中矩的样子。教我们分校的美术老师说:“他们需要一个那样规矩的节徽,但是我个人更喜欢我们分校的那个,更有艺术气息。”
我们学校美术特长生不少,可是美术老师独独欣赏我的作品;不管最终是不是中选,我都很得意啦。
^_^
二:
初三时的一天,数学课。
忘了是什么原因,那节课我困得要死;眼皮不断地一点一点合下来,然后又骤然地睁开——我并不想在课堂上睡着。其实老师究竟在讲什么我已经不知道了,因为我正一心一意地和睡神搏斗呢……
这时,突然听见老师大声地叫我名字,我的心立刻收紧了。
她却是带着笑容的:“我告诉你一个消息,让你振奋一下吧!”
老师看出来我即将睡着了……我的脑子还在迟钝中,作出了这么一个判断,心是不断地沉下去。
“这次省数学竞赛你得了三等奖,我们班还有一个三等奖,是……”
这时我总算看出来老师是真的满面喜色了,班里的其他同学也都很开心,这次的竞赛,我们班看起来是贡献颇大。之前只知道一等奖的消息,全校4个一等奖,全是我们那个数学老师的学生,其中三个在我们班;这回又添了2个三等奖,大家自然高兴。
那时我的心里却是百感交集的。因为我没有参加学校那年的数学提优班,确切地说,是在上了一次课以后,被一个老师用不那么光彩的手段给踢出来了。那天,她往那个提优班里换进了她想换的人,我无比郁闷地从此再也没有碰过自己的所有与奥数有关的材料。她给我的理由噎得我说不出话来:我是那个提优班里数学成绩最差的一个学生,能入选就是因为初一的时候得过省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而已,可是那毕竟是初一的事情了。
这是实情,但是从她的嘴里说出来,感觉特伤人自尊似的。
还有一点很伤害我的是,她是英语老师,这件事情上不可能不征求数学老师的意见。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不敢知道)数学老师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那时我想的是,至少,我是被自己一向尊敬的数学老师所放弃了。
这种被伤害的感觉让我很自觉地避开所有与此有关的事物。
那次竞赛由于关系着中考加分,学校很重视,最后那些提优班的人甚至可以不上课不做作业,天天的强化集训了。因为我们是实验分校的,学校给所有人都报了名,所以大家都去竞赛了。那次和我初一参加的比赛不同,不分初赛决赛,就只有一次考试;考完了,多数人也就不再去想了,因为众所周知,得奖希望,就在那几十个提优班的人身上。
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我。没有参加提优班,平时数学成绩也很平常,居然会在这样的比赛中得奖!很多人问我是不是暗地里用功着,可是实际上,从那以后我是对数学避之唯恐不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那些题目,我就是会做,不管有没有谁告诉过我。
三:
虽然我一直比较喜爱语文,但是初中的时候,语文成绩是一直处在一个稳定的、但从没优秀到出挑的地步。
不知到底是不是这样,但是在我的感觉中,自己的成绩好像是不曾引起任何语文老师的注意的。
中考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正当我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到处打听别人的成绩的时候,一个老师的电话打到了我的家里。这个电话是妈妈接的。我只听得她恩恩啊啊了好久,已经猜出是老师的电话了(只是没想到是那个老师),内心很习惯性地紧张,因为一般来说老师找上我总不是什么好事。
结果老妈挂了电话,说:你语文考了全校第一名。
啊?什么全校?
江南中学啊……
瞎说什么啊,你搞错了吧~谁的电话?
你们俞老师……
就是嘛,她又不是语文老师,是教英语的嘛……
……(我估计那时老妈很想敲敲我的榆木脑袋)
当时有听说我所在的那个初中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初中,比如我那一届初三就是22个毕业班。这个初中大概也是全市最好的公立初中了吧。因此,在这么多人中我的语文考了个第一名,当时还是挺得意了一阵滴……
还有,当时为什么是她打电话来告诉我这个消息呢?
总结: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
当然,都不会有第二次了。而我这样絮絮叨叨地把这些事谈了一次又一次,其心理,和那些在公园里聚在一起谈起当年的孤寂老人,应当是相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