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构性思维模式

(2023-05-06 15:59:02)
标签:

读刘劲著《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模式

——读刘劲著《结构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有感

 结构性思维模式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结构性思维?我个人感觉结构性思维就是思维的模块化,就是通过算法搭建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包括算法和数据的收集处理,从而形成一个模块化的思维模式,或者叫做“超级结构”。它的好处就是从芸芸众生之中,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也就是咱们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找到矛盾就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解决问题。

《结构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这本书其实就是作者刘劲最近几年来发表的一些分析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验证,结构性思维的方法路径。分别是讨论社会问题、中国经济核心问题、金融与股市的问题、企业管理类问题、产业和投资机遇的问题。

我们如何看待这五个方面的论证呢?

说实话很难用一个个案例来论证结构性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确实从中受到了一点点启发,那就是系统化看待一些问题,比如生育率下降的问题,我们习惯上认为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夫妻生育愿望不强,实际上决定因素是女子考虑生育的成本远远大于支出成本,其中支出成本不仅仅包括孩子的抚养资金投入,还有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职业升迁成本的支出。

关于孩子肩负问题的思考,指挥棒还是应试教育这个核心。让孩子肩负关键是“一考定终身”应试教育机制的转变。孩子肩负的目标和初衷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断其一指,说白了就是木桶理论。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自身也感受到,孩子的试卷选题上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早已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一张语文试卷包含文学、历史、地理、音乐,甚至是时政新闻、生活常识等等。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论证,然后是抽丝剥茧、科研研判,找出正确答案。这就是考验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学校的知识,更多的是拓展阅读的视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较明显的案例就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碳中和?惯性思维认为中国之所以实行碳中和,必然是作为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里面或多或少包含着发达国家拿发展中国家说事儿志气;其实中国实行碳中和是国家战略的思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那就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路。碳中和倒逼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也是国家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选择。最具代表的就是电动汽车已经逐渐取代燃油车,而在这一领域,中国车企显然技术上更胜一筹。碳中和的目标制定,也是国家较少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依赖的必然选择,能源战争给中国提了一个醒。提前谋篇布局,就是要减少石化资源的依赖性,实现能源多元化选择,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碳中和本身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原有的粗放式生产模式行不通,而“两山理论”的提出,恰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性思想。

 

 

野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