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牍中国史

(2023-04-04 10:57:09)
标签:

读张宏杰.著《简读中

简牍中国史

——读张宏杰.著《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有感

 简牍中国史


   中华文明从来就不是独立的,它始终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们简读中国史,需要从世界史的坐标下找寻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定位。张宏杰老师的书,启发引导的韵味更足,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为什么希腊人“弑父”而中国人“杀子”呢?往根上找因为西方的文化早已经告别了血缘崇拜,他们信奉上帝、信奉耶稣。于是我们看到的西方神话里到处都留着“弑父”的痕迹,诸神之战,宙斯杀了自己的父亲成为诸神之神。哈姆雷特的悲剧之源——杀父娶母。反观中国文化,崇拜血缘,儒家文化的传承,对于孝道文化,已经到了极致,反映在二十四孝里的“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卧冰求鲤”“扼虎救父”等等,就是血缘崇拜的集中反映。

从血缘维系到郡县制度的思考。夏商西周三代人靠的就是血缘关系的传承,分封制、井田制,让血缘成为维系统治的关键。只是统治者好像忽略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开花结果”“开枝散叶”。随着血缘子嗣的繁衍,就会让利益集团固化,就会形成大的氏族,贵族文化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战国时代,那时候讲究君子谦谦,打个仗都要君子之道,排兵布阵安排好了,战车对战车,不搞偷袭。但是进入春秋之后,就变了样子,大争之世,胜者为王,不择手段,那就是王道,你争我夺,结果就是法家思想的在百家齐鸣中脱颖而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法家思想被推到极致。结果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陈胜吴广起义,说白了,横着也是一死,竖着也是一死,倒不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郡县制度真的好吗?很少思考这个问题,读过此书之后,想到了一些问题。“封建”与“郡县”谁好谁坏呢?其实就涉及到井田制的问题,这块是我的,那块是你的,谁也别抢谁的,于是形成了大国小民的最初模样,男耕女织,各干各的,谁也不打扰谁。这是夏商周三代的真实写照,但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郡县制,反倒进入治乱兴衰了历史周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官逼民反。郡县制之后,统治者分为官和吏之分,官员为了乌沙,官吏为了权力,官员压迫官吏,官吏就苛刻百姓。层层扒皮,导致对百姓的索取越来越多,苛捐杂税逼着百姓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最初当然是“轻徭薄赋”,与民修养生息,也可以理解为蓄水养鱼,等鱼养大了,自然要层层搜刮,处处扒皮。咱中国老百姓真到了活不下去,才奋起反击。你说统治者们追求享乐,荒淫无度,权力又过于集中,导致集权统治下的官僚体制庞大臃肿,腐败无能。于是历史周期不断上演,导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对比中欧发展历程,找寻文明兴衰的原因。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总是满含屈辱的眼泪与悲愤,甚至再想为什么几千年的中国文明会一落千丈,受尽欺凌呢?因为我们习惯了天朝大国的历史惯性,从明朝开始就闭关锁国,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更是夜郎自大。恰恰是因为自以为是,导致我们的国家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缺乏起码的了解。闭关锁国的后遗症就是当我们被人家砸开国门时,才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世界很远很远。加上中国是家国天下,大清王朝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王朝,没有国家观念,只有君主和奴才区分。于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时候,帮助侵略者运送物资的几乎都是麻木的中国人。

野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