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

标签:
数“说”党的二十大报 |
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3年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二十大报告开局之年,重新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数字的方式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助于加深学习和理解。
“2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进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是十分重要的大会。解读:这次大会是一次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1”——本次大会的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解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3”——新时代十年发生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人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解读:三件大事是历史性的胜利,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制度保障、物质基础、精神动力。
“16”——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发展事业16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解读:为什么能够取得16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呢?因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决定性作用。
“4”——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二是中国人民焕发出更加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解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2”——“两个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强调了立足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第二层含义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6”——“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解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一个中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解读:明确目标,上下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5”——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政治要求,新发展理念。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项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解读: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的科学理论总结,又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法治保障、国家安全“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解读:突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道路上的短板、关键、风险的清醒认识。
“2”——“两个全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解读:报告全文贯穿“两个全面”突出强调,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性、本质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是则是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
“5”——“五个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解读: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