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3-01-03 16:49:50)
标签:

读王昌林.著.《新发展

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读王昌林.著.《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感

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023年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我们如何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题呢?笔者拜读完王昌林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对于其中的实质内涵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因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研判,我们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拼命围堵中国和平崛起,妄图从科技上、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阻断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所以才有了经济脱钩,政治讹诈、军事威胁、贸易摩擦、科技围堵。原有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快了世界大变局的调整进度。那么中国是否具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条件呢?回答是肯定的。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中产阶级的逐步形成、道路交通网络构建、物流网体系建设都具备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条件。2022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120万亿元,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位,全球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已经形成的4亿多中产阶级,加上多年来形成的道路交通网络和物流网体系建设,为构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构建国内统一的大市场,这就要求全国上下一盘棋。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段发力。原有的三驾马车动力引擎不够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伴随着出口拉动内需相对疲软,投资拉动内需又会造成生态环境超负荷承载,所以关注的焦点就是消费拉动内需。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调整为乙类管控的第一年,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增加人民收入,继续源源不断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就要落在刺激消费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一环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统一全国市场、生产资料、打破生产要素的肠根阻,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借助4亿中产阶级形成的中高端消费需求,通过供给侧改革,在供给和需求两段发力,激发国内大市场的内生动力,通过消费拉动内需。通过国内市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运作,吸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主动嵌入全球经济大分工链条,补足短板和不足,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带动中国经济动力引擎全面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路径。以中国现有的经济规模和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了“西虹效应”。中美之间的对抗,归根结底是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美国妄图与中国“脱钩”,将中国开除“球级”。而中国通过主动作为,调整新的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保证了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还通过构建全国大市场,整合全国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龙头示范的企业,增加全球分工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改革,而是深化改革步伐,将国门敞开,多领域促进合作交流,通过技术引流,实现人才引流,最终要达到科技强国的目标。

野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