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终究赢不了我们

标签:
读蔡崇达《命运》有感 |
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终究赢不了我们
——读蔡崇达《命运》有感
命运,即宿命和运气,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
我从辞海里查到的“命运”一词的解释。
少年不知“死”滋味,老年方悔“死”的迟。
《命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阿太,她活了九十九岁。阿太,就是我们的太奶奶或者太姥姥,我们爷爷奶奶的妈妈,或者是姥爷姥姥的妈妈。书中的阿太,是作者蔡崇达太姥姥。
开门见山,活了九十九的阿太认为自己该走了,跟自己的纯外孙絮叨絮叨后事儿,聊一聊自己的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的事儿,从阿太的曾祖父、祖父、阿妈,一直聊到阿太的婆婆、丈夫、阿妹、阿太保养的三个孩子,阿太又是如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以及阿太死了之后,打破了命运的诅咒“无子无孙无人送终”。阿太最终好好活着,战胜了命运,证明了吾命由吾不由天。
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蔡崇达的《皮囊》吗?七年前我看《皮囊》,字字挖心一样的疼;七年后我看《命运》,破碎的心又一块块拼凑起来。人活着不就是一副空皮囊吗?皮囊是用来使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一副臭皮囊,从生到死,历尽磨难,走过多少春夏秋冬,看过多少人间冷暖,品味多少酸甜苦辣咸。皮囊随着岁月日渐衰老,沉淀下来的就是命运。
如果把人这一辈子经历过的人与事儿写下来,就是“命运”。阿太的命运,让我们把生活的“苦”,悄悄酿成了“甜”。《命运》这本书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啊心中需要一个念想,哪怕就是一尊神,一尊属于自己的神。人活着并不是为了一日三餐,苟活一世,而是有个念想,有个盼头,甚至有一种信仰或信念。
命运这东西,它不是个好东西,扒皮抽筋的货;一点点折磨你,一点点熬煎你,一点点让你生不如死,有人熬煎不住,自杀了;有人和命运死磕,赖活着,改变了命运。阿太,上半辈子为阿妈活着,下半辈子为阿妹和孩子活着。阿太一辈子都为别人活着,前头阿妈是自己的“念想”,阿妈死了,“念想”死了,阿太也想陪着阿妈去死;阿妹太小,整天粘着阿太,生怕她也走了。后来啊,阿太有了东来、西北、百花,再后来阿太儿孙满堂,再后来阿太送走了百花、东来、西北,阿太开始想着怎么我就不死呢?人活到99岁就算是圆满了,哪里都能十全十美,百岁又能如何呢?
阿太,看过的死人太多太多了。经历过生死之后,反倒对死亡这件事儿看的很淡很淡,就像是阿太的婆婆神婆那样,心中有一尊神,全指望这尊神活着。只要活着就成,就能和命运死磕,就能最终改变命运。
阿太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太奶奶,想起了我的老舅、姥爷、姥姥、奶奶、爷爷,想起了我妻子的姥姥、奶奶、大姨夫,逝者已逝,生者坚强。面对命运的嘲讽,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强的活着,咬紧牙关,认真的活着,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人,看开一些事儿,看懂一些人,看透而不说透。人啊,不过就这区区数十年,你懂了命运的本质内涵,也就算是活得通透明白了。
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