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解

标签:
读【英】罗伯特.戴博 |
我尝试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解
——读【英】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蛤蟆先生可以是张三也可能是李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很不满意,很气愤,很自责,甚至想到了自杀。对于自我的极端否认,对于自我行为的极端不满,仿佛陷入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空洞中自我沉沦,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成人的世界里,最怕承认自己心理有疾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定是完美无瑕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孩”,他已经喜欢了听从长辈的呵斥,听从长辈的决定,听从长辈为自己安排的一切抉择。有一天,突然他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已经能够融入社会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但是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依然寄希望于听从长辈的安排,甚至惯性的认为自己就是长辈眼中的那个“一文不值,无可救药的”孩子。长辈们总是以爱的名义,附加更多我们往往难以承受的目标和任务。特别是优秀的父母们,总会寄希望于孩子们比我们更优秀,至少超过我们,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学历和胆识。他们好像是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们没有选择自己父母是否优秀的权力,却要接受父母对自己必须优秀的期望。
蛤蟆先生在祖辈和父辈的光环下长大,逐渐习惯了“听从使命”,刻意迎合长辈们的目光,刻意却验证自己确实是一个“废物”。自我否定的直接伤害就是逐渐没有了自信。所以他总是抱怨这个,埋怨那个,仿佛整个世界都欠自己的,都是别人的错误,都是别人在伤害自己,都是别人的错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恶性循环导致焦虑、愤怒、忧郁,甚至出现了厌世情结。
苍鹭心理医生一次次引导蛤蟆先生,从问题引导的方式,让蛤蟆先生人知道自己的错误究竟在哪里?走出内心的阴影中,关键是试着冷静的审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重拾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能够做到,必须做到。与自己内心和和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它掀开了你的伤疤,让你清楚的看到自己为什么会受伤,受伤之后伤口如何化脓,如何愈合,如何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内心的创伤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自动愈合,它只是悄悄的躲藏了起来,一旦适应的环境,适应的场合,某种记忆被唤醒,内心深处就会自发唤醒一种应急反应。愤怒、掩饰、辩解、逃脱。厚重的盔甲之下,依然无法掩饰内心的脆弱与迷茫和无助。
蛤蟆先生之所以能从这种阴影中走出来,是他对父母怨恨的和解,是他正视了自己不完美的和解,是他终于醒悟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并敢于付诸于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蛤蟆先生。
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