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梦想,究竟啥模样?

标签:
读刘同《想为你的深夜 |
40岁梦想,究竟啥模样?
——读刘同《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有感
这书刘同的第七本书,也是40岁中年大叔的集体回忆。一路走来,青春的模样早已经惨不忍睹,我们坚守的那份梦想究竟是啥模样?或许这是80后集体反思的一本书,无论走的多远,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来时的路。
年轻时,背起行囊,说走就走,谁也无法阻挡我想去看看世界的野心。不管不顾,一往无前,或许就是青春的注脚。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已经不是那个青春年少,满怀梦想的青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当年翩翩少年,如今也是膀大腰圆;从前怀揣梦想,坚定执着,如今一入社会,碰的头破血流,油腻、圆滑、世故。
我是谁?谁是我?都说40不惑,其实刚40岁你才开始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什么叫上有老,下有小,全都指望你照顾,有顾忌了,有牵挂了,有责任了,你还有勇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
我是谁?谁是我?有时间回到原点,重新审视这个化话题吗?我们或多或少按照别人的期盼,成为了当今的自己。按照某种看不见的规律,踏上了这段人生轨迹。无论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你都成为了当今的自己。我们很少会反思自己走的这段岁月,是不是自己当初的模样。有车有房,有娇妻,有儿女,有一份旱涝保收相对体面的工作,就是我们现在的目标吗?
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杯茶,点上一颗烟,看着烟火一闪一闪,看着烟雾在夜色里,随风飘散,越来越远。让我静一静,捋一捋前半生走过的历程,遇到的人和事儿。虚情假意的,嘴不碰心,虚与委蛇的,油腔滑调的,装腔作势的,老实本分的,形形色色的人,勾画出一副人间百态。打开手机通讯录,好家伙,上千个朋友的电话,真的想邀请谁,深更半夜陪你喝一杯,有吗?不敢在轻易出口“咱俩是朋友”。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谁认识你是谁?社会阶层的角度看,成人世界的朋友,早已经沦落为“等价交换”,你有用,就有朋友。社会地位越高,“朋友”越多,“圈子”越广,“影响”越大。看中的是朋友,还是屁股下的位置呢?鬼才知道。
刘同在书中谈了自己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儿,无需对号入座,谁便拎出来,就是我们身边已经或正在发生事儿。因为“真”,所有“看”。40岁了,谁是社会菜鸟,谁比谁傻呢?别玩花活儿,别耍心眼儿,别讲什么狗屁大道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一个“坦诚”,写书也好,读书也罢,贵真一个“真”字。刘同的书,因为“真”,所以“喜欢”。
《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最终的归宿落在了“家”。一次次搬家,为了找到一个“家”,为“家”筑巢。站在人生过半的门槛前,我往回看了看。那一束绚烂的烟火,指引我一路走来。有的亲人陪着陪着就不见了,有的朋友走着走着就不联系了。转过身,向路的方向看,40岁以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珍惜我所拥有的亲人,珍爱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时光,珍重陪着我们不离不弃不散的“好友”,人生足矣。
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