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置身事内的中国政府

(2022-06-09 11:28:09)
标签:

置身事内的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的中国政府

——读兰小欢著《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有感

 置身事内的中国政府


有时候遇到一本好书也要讲求缘分,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兰小欢的著作《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就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把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高深、专业、难得的学术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明白了。这就不容易,因为我们读者和作者是两个概念,两条线上的人。作者写书是让读者看的,不是自说自话,让读者云里雾里。所以,他要考虑读者阅读时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特别是在语言组织上要说接地气的话,让读者能读懂。

笔者先说,拿到这本书,一看封皮就炸了。读懂中国经济,必须读懂中国政府。为什么一定要读懂中国政府,才能读懂中国经济呢?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中国计划经济转型而来。计划经济自然离不开中国政府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就算是强调以市场为主体,依然无法拜托政府的有形之手。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政府掌握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甚至是市场资源。所以要读懂中国经济,你绕不开中国政府,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读懂中国政府。作者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现象2个层面8个章节,来阐述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政府机构设置分为五层:暨中央、省、市、区县、乡镇。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上是从上至下,复制粘贴,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所谓的“四套班子”。那么如果拿教育局举例,区教育局又要归市教育业务管理,又要服从区委、区政府管理如何区分呢?其实概括起来就是“条条框框”,区教育归市教育业务垂直管理的叫“条条”,而横向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政府叫“框框”。

政府治理主要体现在为民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层面,而中国政府不仅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还要参与经济的分配与治理。最直接具体的体现就是“土地财政”,具体表现在就是财税改革,特别是1994年国地税分家,土地财政也孕育而生。靠土地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之而来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并存。政府既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又要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加快本地经济高速发展。

县区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机构体系的设置,权力与事务的匹配,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税源。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政府又无权向银行贷款。如何操作呢?于是乎政府成立城市投资公司,通过投资公司的方式向银行贷款,利用金融撬动土地开发。这就好比自家过日子,有进项就有出项,难免就会有债务产生。这就是地方债务问题。债务一旦产生就会存在风险,如何化解风险呢?偿还已有债务,遏制新增债务。政府又是如何偿还的呢?搞土地开发和城市化,既能通过招商引资提高税收,又能抬高地价增加收入;另一种方式“量化宽松”,即央行通过增发货币买入各类资产;第三类则是增加货币供给的做法,把债务货币化,由财务部发债融资,央行直接印钱买回来,无需支付利息等。

通过阅读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政治经济的现实和深层次逻辑,认识政府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对于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野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