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22-03-22 14:57:14)
标签:

读肖能《又见干戈暗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读肖能《又见干戈暗洛阳:“八王之乱”的历史教训》有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西晋王朝太过短命,我似乎总是忘记它的存在。三国之后,魏晋南北朝,西晋王朝又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话题。看过军事联盟的吃瓜群众,对于司马懿的隐忍由衷的敬佩。大魏国曹家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业,最终落了一个“三马同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最终赢得武帝司马炎。我们的故事就从司马炎开始说起。

按理说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好不容易盼着魏国灭了蜀国、吴国,一统天下。老百姓都盼着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结果魏国改为西晋,曹家换成了司马家。或许我们要说,改朝换代,历史的必然规律。但是做臣子的,看见果子熟了,直接伸手就摘,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其实从司马懿开始荼毒魏国君臣开始,那一刻魏国早已经成为司马家的囊中之物,只不过什么时候名正言顺,禅让罢了。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与洛阳。灭了吴国之后,西晋王朝那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反正也没啥敌国了,于是开了窝里斗。大臣们互相受贿、贪腐,世族大家开始攀比富贵荣华。庞大的权贵集团逐渐形成,出生寒门与名门望族之间筑起了鸿沟。加上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民族矛盾越演越烈。

武帝司马炎吸取了曹魏政权的教训,司马家族的宗室子弟纷纷授予这王那王的册封,又是是划分土地,又是允许建立军队。于是藩王势力逐渐呈现气候,当初想着一旦政权受到威胁,兄弟们能互相帮衬一下。结果事与愿违,祸起萧墙,人人都窥探帝王之位。

司马炎也是继承了司马家精于算计的基因传承,但是赶上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晋惠帝退位。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司马伦。五月去除赵王司马伦及其党羽,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专政。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成都王司马颖及河间王司马颙派军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于京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司马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司马乂掌政,成都王司马颖于邺遥控。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为了去除驻守京城的长沙王司马乂,联合河间王司马颙率军攻击洛阳,但被长沙王屡屡击败。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初洛阳城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擒长沙王,开城投降。长沙王被河间王将领张方用火烤死,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东海王越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将领张方占领洛阳。但不久东海王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击败成都王。成都王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投靠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最后成都王被废,河间王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攻入洛阳。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随后晋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彻底损耗了西晋王朝的国力,多年混战之后,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国力日渐孱弱。西晋王朝统治者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盘剥、压榨,最终导致“五胡乱华”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西晋王朝满打满算不过是仅仅维持51年。八王之乱,让大一统的历史机遇毁于一旦,少数民族迅速崛起,南北朝对峙整整折腾了三百余年,指导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伐陈成功,中国才恢复了统一的局面。

 

 

野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