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屁 歪 论
(2009-01-04 10:39:13)
标签:
马屁糖衣心理学杂谈 |
分类: 情感与理智 |
马 屁 歪 论
今年的元旦虽不是风和日丽,却也是阳光普照,一早打开门窗换气,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正如老话说的“下不冷化雪冷”,大有严寒来临的意韵,在没有暖气的江南,是不太愉快的,一股冷气从骨子里钻出。
做完退休后的早课,打完拳,到菜市场买了菜,也算是散步,回家一头扎进沙发里,蜷伏在沙发上看电视,谁知道什么也没看进去,思维却飞驰在九霄云外。想到回家后首先吃了药片,那些防中风的中成药,都是有糖衣的,所以也不怎么苦,于是我想到了中国有一句明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现在的药有了糖衣,不苦口了,也利于病,那么忠言能不能,也在喜闻乐见之中,达到利于行的目的。在这里我并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拍马屁,而是马屁学是一门心理学,问题是拍马屁的目的,人们一说到拍马屁,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所以这是一个极贬的词,总是和溜须、添腚联在一起,好听点叫戴高帽子。
“拍马屁”一词,相传据说来源于元朝,当时游牧的蒙古族,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游牧、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好马为荣。当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候,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然后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就好像我们见面的时候,总会说你气色不错。起初还实事求是,后来就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还有一种说法,因为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匹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中原文化中,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
可是现在的拍马屁又有新的含义,是心理学的一种延伸,如何顺领一个人心理的需求,把他难以接受的问题,能够愉快地接受,比如: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快乐教育,对学生以表扬为主,又叫诱导教育,顺领人的喜好,让人接受正确的教育,这叫“顺其所好,道其之途”。如果这时候叫马屁教育就不妥了,但实质是一样的,关键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实事求是本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有时又是残酷的,让人难以接受,于是就不能直截了当的迎面直击,要迂回地“曲线救国”,如果“良药苦口”的良药,外面包上糖衣,例如现在的“牛黄解毒片”,都包上了糖衣,不就好入口了,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是否正确,而且还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这就是门学问,是心理学的应用。
眼下元旦已过,春节将至,正是马屁的“高发”季节,提醒那些想“拍马屁”的朋友,可千万要小心了,什么事情都要中庸,对别人的赞美,也要恰如其分,本来犹如天籁的妙音,甜蜜无比的赞赏,过了头便成了讽刺与挖苦,切记啊。
哈哈!本来快乐的交往,成了肉麻的吹捧,然后是满地的鸡皮疙瘩,那真要身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