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市里的平民窟

(2007-04-18 09:49:42)
标签:

第五次人口普查

前厅

平民

老同事

上海

分类: 民风与民俗

都市里的平民窟

本世纪初00年的10月,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我被政府调集到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在卢湾区工作,其中有一项任务,对普查好的地块进行核查,检查普查工作的正确性。卢湾区是上海三个市中心城区之一,我们从卢湾区四个街道,随机抽查了几的点,进行了核查,在核查中我感触颇多。

第一个点在顺昌路,靠近中共一大会址,那里的一大片房子,是典型的上海石窟门房子,北面是淮海中路,南面是复兴中路,走在街上的人们,不是西装革履的男士,便是服装时髦的妇人,油光锃亮的皮鞋和头发,苍蝇落在上面都会打滑,女子们浓妆淡抹的化妆,身上飘出阵阵香气,那种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繁华,十里洋场的气派,都显示一个大都会的气概。

现在我们按照普查中的长表,来到了某弄某号的后门前,我问普查员;“我们怎么走后门不走前门,而且这一门号里有8户。”虽然我也是上海人,说的也是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但普查员还是纳闷地看着我,好像我是外国人一样,对我说;“一个门号里有8家很正常,多的123家,少的也要56家,前门只能进一家,其他的几家要从后门进。”虽然我来到上海也有8年了,现在没有住石窟门房子,但我小时候在上海也是住石窟门房子的,那时是一号一户,最多一号23户不得了了,现在要住8户,我想不通。现在已经来了,我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这家住在1楼的后客厅,进了后门,穿过灶披间,一过了后天井,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见,领头的普查员提醒我们说;“注意脚底下,有门槛。”好在过道狭窄,二手摸着墙壁,脚是一探一探地往前摸。普查员在里面,敲了一家门,喊着名字,不大会开了门,普查员说;“这是我的证件,我们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现在来核实普查的正确性,”这位主人十分客气地说;“请进,你们有什么问的?”我们进了门后,主人关了电视,我模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好在漆黑的家里,靠后天井,开了一扇小窗,才算有点光亮,在里面过了一会儿,眼睛适应了,才看清楚主人,是个衣着时髦的妇女,屋里的空间窄小,一张半大的双人床,一张单人床,这张单人床,是横架在小双人床上,象火车卧铺车厢,成7字型架空的。时髦的妇人看我们还站着,便在靠墙的地方,不知道从哪儿拿出来三个折叠凳子,让我们坐下,这时我们在这间小屋里,已经不能转身了。我拿出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表长表,可是太黑,我看不清楚表上的字,主人一看,便马上打开了一盏很有上海特色的日光灯,虽然昏暗,但也能看见了。于是我便对照着长表,上面填的内容,询问起来。没有大错,基本是对的。从表上可以看出,这是一户反城的上海知青,儿子在上中学,女的现在下岗,男的在一个厂里上班。基本结束时,我和她寒暄了几句。我说;“麻烦你,耽误你时间了。”她说;“是啊,要不是居委会通知,在这儿等你们,否则我现在要去打工,趴分(挣钱)贴补家用。”这时我清楚地听到,墙隔壁前厅里,一个老人轻微的咳嗽声。我看了一下这不到8平方的房子说;“这房子够挤的。”她说;“还好,我们才三个,亭子间里的,不到7平方,住着三代4个人,一对夫妻,带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那才叫挤呢。”我又说;“这个房子隔音很差。”她说;“还好,原来我男人回城以后,和他的父亲、哥哥和阿嫂,就住在这一大间前厅里(也就156个平方),夜里睡觉,中间拉一个布廉,后来我们要结婚了,就在中间打了一道三隔板的墙,把前厅一分为二。老父亲在前天井里,搭了一小间,晚上住住。”我看她如此知足,什么都是‘还好’,心态又如此平衡,实在是不易,我和她说声;“再见!”便分手了。

过去在我的记忆中,《平民窟》就是《棚户区》,都在城边上,现在在城中心里,如此豪华的街道中,有着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窟,实在难以想像,这次给我的教育还是很深的。

回到单位,我和同事们说了此事,一位老同事说;“在上海,这是很平常的。”另一个刚毕业,分来的研究生纳闷地说;“房子隔音这么差,晚上怎么办事?不就没有隐私了。”那个老同事说;“好办,听了上火了,就一起办。”“那孩子怎么办?”“管不了了。”大家爆发一阵大笑。我在这阵笑声中,听到的更多的是无奈和酸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 对 古 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