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E
(2009-08-14 08:23: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 |
这次天津亚锦赛,球票卖得不是太理想,中国队的比赛尚且门前冷落,击败劲旅约旦的比赛,因为不是周末,上座率才不过6成。就是这场比赛,易建联拿下29分18篮板4助攻2封盖,可谓正式确立了“易核心”的地位。
神秘特训之后的阿联战斗力大爆发,一出手硬桥硬马,脂肪含量比“π”都低,场均得分、篮板、盖帽都全队第一,助攻次数也仅次于主力后卫刘炜,简直就是中国队的新版救世主——“THE ONE”!
易核心的作用非常明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球迷的热情上。
在网上碰到一个门户网站的编辑,闲聊:“易建联现在很红啊?”他说,“那是!全靠他撑着访问流量呢!”媒体需要热点,球迷需要一个心中的英雄,老百姓需要茶余饭后的谈资,而现在的中国男篮又恰恰最需要核心。
什么是核心?核心就是在一个团队里最重要的人物,换句话说,是大家指着他混的。从作用来看,现在的中国男篮突出的需求就是进攻,谁能得分,靠什么战术,谁为谁创造机会,一场比赛究竟谁得多少分我们够赢?易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是易核心。
郭士强很重视防守,事实上中国队的防守历来都是偶尔走神、大体靠谱,基本保持稳定,对手从跟中国队的比分就基本可以判断档次。小组赛对手5、60分,中国打哈萨克斯坦青年军那场就暴露出了得分能力匮乏的弱点。复赛两个对手,无论媒体怎么渲染,说白了都不过是矬子里拔大个,要知道中国是世界第八名,跟黎巴嫩、约旦打得这么紧张,其实是件挺寒碜的事儿。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方得分能力比印度之类强一些,黎巴嫩打到68分,约旦打到83分,这在FIBA40分钟的比赛赛制里不算低了。中国之所以赢得紧张,就在于得分能力并没比对手强太多,分差不多,但是好在赢了,并且打出一个“THE ONE”——易建联。
现在要研究的就比较集中了,就是一场球怎么安排易建联的上场,怎么设计战术,在对手形成有针对性防守下怎样利用阿联的威慑和牵制。理念从空洞的“内外结合以内为主、高快结合以快为主”变成了怎么让阿联得30分。
从中国男篮自身来看,实际上多年不曾有什么核心。冲进世界前八的94黄金一代,很难说清谁是核心,传统上来讲也比较忌讳个人英雄主义,强调团队的力量光荣的集体,所以中国男篮历来只有队长,而没有核心。倒是有个词叫核心后卫,因为进攻大都是由控球后卫发起组织的,而他们大多又是球队的队长。
真正的核心概念是从姚明开始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敌大天才姚明是中国篮球划时代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中国篮球国家队的理念从无核心向依赖核心的开始。姚核心的特点是姚明一人包打天下,可以总结为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但现在的世界篮坛没有哪个强队是围绕大中锋指着大中锋得分。姚明的特殊性加之又处于一个特殊的变革时代,外教在中国男篮传统基础上又捏合NBA式的建队模式,姚核心在确保了“前八”成绩的同时,让无姚的中国队失去了进攻模式,失去了设计战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失去了把握战机的能力,这一切都在这个夏天彻底推倒重来。
因而,易核心的出现并不是简单地表明“易时代”的到来,而是意味着中国篮球有可能由此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