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一章 1 野球王

(2008-07-08 09:46:24)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小说

野球王

 

“野球王”是一个人。

 

名字很野吧?也的确很夸张。

 

在中国,从中原大地到边疆草原,从现代都市到落寞乡村,爱打篮球的人超过1个亿,但是这里面只有一个人,被人称为——“野球王”。

 

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谁。

 

也就是说,他的确应该很有名。

 

你可以搜索一下,直到我写下这段文字,能够搜到关于他的信息是91,088条,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方式,想知道啥,请敲字!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百度也好,google也好,我希望第一条的链接是我这篇小说,而不是“野球王告别职业赛场”的新闻。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人,这个人的外号就叫做“野球王”。

 

“野球”是个术语,似乎也就是这两年流行起来的。人们把没受过专业训练打篮球的,或者是科班出身去打业余比赛的,或者一般老百姓水泥场地斗牛的,统称“野球”——野路子打球。

 

不过这个词最近也不流行了,现在流行叫“街球”——街头篮球。

 

其实我对这个词一直比较有意见,因为我很少在中国的所谓“街头”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球场。东单球场倒是地处街头了,可那是长安街!您管长安街边上叫街头啊?!总之,坦率地讲,我没怎么在街头见过打球,只在街头见过斗殴。

 

中国的城市规划还不能叫街区,长期以来都是论“片儿”。一说谁谁谁,都是哪片哪片的,派出所民警都叫“片儿警”,中国的城市也都是一片儿一片儿的,跟烤鸭似的,片出来的。

 

每一片儿都有学校,而篮球场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条件好点的地方,有大规模的体育场,但篮球场地一般都是足球场边上溜缝的一长条。对于爱打篮球的人来说,城市就是由这一个个“一长条”为中心分片规划的。

 

如果这一天下了雨或者刮大风,爱打篮球的人都会心情郁闷地挂念着球场,就像忽然发现自己家的天花板在漏水。即使很多年后他们不打篮球了,也会留下一个习惯:看到下雨倒不怕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就烦这哩哩啦啦、没完没了的中雨。

 

当然我说的这种好像已经是老皇历了,篮球这个词似乎越来越热门,也越来越时尚,好歹下雨天可以花钱去体育馆里打球,旁边还有人端茶送水、递手巾板儿。其实要我说,现在的人并不真的像过去那样爱打篮球,起码不像我所见过的10几年前的那些人。

 

那个时候,电视里NBA的宣传词非常坦诚而简单,就是“我爱这项运动”,而现在的则是充满博爱的世界胸怀——“篮球无疆界”!要我解释,就是“没边儿”的意思,篮球这事儿大了,没边儿了!我是做篮球解说的,但我做这个工作只是因为我爱这项运动,而不是篮球这事儿很大,后果很严重。

 

接下来的内容很有些独立成章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从这里往后看,同样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这并不是我致力追求的效果,而是因为,这同样是一段生活。

 

故事总是连续的,但生活却总是一片一片孤立存在的,就像面包。

 

“十六岁的花季”里有段话说:如果你以为这是故事,那么你错了;如果你以为这是生活,那么我错了。

 

这话谁都听不明白,还人人鼓掌叫好。

 

我总怀疑这是从哪位文豪的诗句中摘译出来的,透着不像是中国话。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A联赛的球场里遇见一个美国女记者,她有一双棕色的眼睛和可爱的面庞。不及“西雅图风暴”苏伯德清纯,更无“纽约自由女神”贝姬哈蒙美艳,但我依然将就了一下,充满友善地跟她说半吊子“英格利什”。

 

我说,我能帮助你吗?

 

其实我的意思是:我能帮助你。

 

她说,她想寻找一个故事。

 

其实她的意思是:她想找个新闻选题。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生活与故事的关系,就像是汉语和英语。

 

 

 《把那个球投进去》

 

下一集 球员的爸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