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重阳
马重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33
  • 关注人气:6,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章 4 中央大街情话

(2008-06-16 17:38:23)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小说

中央大街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冰城的冬夜,更显神秘和奇丽。

 

夜幕低垂,对岸灯火星星点点若有若无,孤寂寥落。

 

天边一弯新月,掩不住透彻明净的璀璨繁星。

 

我们沿着江岸一路行走,穿过昏黄的路灯映照下的“防洪纪念塔”,走下了大堤。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若干年后,这号称标志性的广场建筑周围布设了五颜六色的高大探射灯,还专门驯养了上百羽鸽子每日沿江飞翔。这后一种生态景观没有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经常会有男孩子用带着长杆的网兜堂而皇之地搂上两只,然后跑到九站码头的野地里烧烤。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电视台的“今日话题”节目播放了一段偷拍采访,一个白胖青年吮吸着手指,意犹未尽地对化装成盲流的记者于得水说:“不……用等了,没……没啦!这已经是广场上最后一只了……”

 

大白菜的胖脸定格引黑,演播室里灯光亮起,已经成为“我省”著名记者的“惆怅”,假模假式地在纸上划拉两笔,“啪”地猛一抬头,义正词严地嘎嘣着两片小嘴唇,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倒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不禁要问……最后,我们还是不禁要问……这只鸽子真的那么好吃吗?”

 

我们沿着一条直通江边的马路朝市中心走去。

 

这条马路有个非常简单的名字,叫“中央大街”。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有关这条老街的介绍非常之多,换句话说,这条街的确非常有名。你可能听说过诸如地面是在俄国人用面包一样长条状的青石一块一块钉进泥土里,每块石头造价就值一个光洋;道路两侧的店铺是各种风格精美别致的西方建筑,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新浪潮、巴洛克……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实际上,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条甚至几条这种有名的商业街,从王府井、南京路、春熙路、北京路,到那些中小型城市兴建的购物广场步行街,同样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鳞次栉比的商场,霓虹闪烁、光怪陆离的门店,店铺外穿着统一颜色T恤店服的男女小侍应生,排成一队背着手,听同样支棱着头发、服饰鲜嫩的店长训话,然后跟拍偶像剧一样齐声大喊——“加油”!

 

就像麦当劳都是一个样子的,商业街本身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区别无非在于规模大小,以及与所处城市相对应的购买力。

 

但中央大街却非常特别,因为这条街并不是让人买东西的。

 

几乎所有的休息日和早晚闲暇的时间,城市里所有的人都会来到这条街上闲逛,因此后来只要碰到一个老乡,看着看着觉得有点儿眼熟,第一个念头涌来——莫非在中央大街上见过?

 

只要你在这条街上走,一定会碰见一拨儿又一拨儿的朋友、同学、同事,跟他们的父母,或是朋友,或是孩子,你们可以停下来闲聊几句,甚至是一起去街上那家老字号的“华梅”西餐厅喝杯咖啡,要是小孩子可以去“马迭尔宾馆”旁的冷饮店,买一根一块钱的冰激凌,当然也可以微笑一下,点头致意然后各自离去。

 

当然不可忽略的还有蜚声全国的冰城美女。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每个男孩子都知道,这条街上随处可见颜色各异、各擅胜场的哈尔滨姑娘,而女孩子也在互相打量着其他人的衣着服饰,比照着当下的流行。

这条街甚至是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你要证明自己存在于这个城市,存在于这种生活状态里,同时你要让其他人知道,这种状态也是由你和千百个和你一样的人所创造的,那么你就来街上走走。

 

东北人逛街,大多不喜欢拥在大商场里,一层一层地绕滚梯(毫不夸张地说,商场里至少会比室外温度高六十度!)而是就在露天的街边,信马由缰走走停停。

 

如果是冬季,时尚的年轻人就会只裹着件皮夹克或短大衣,里面是单薄的衬衣和羊毛衫,冻透了就钻进沿途的路边小店,捂热了再跑出来;而在夏天,红男绿女都是在一排排明亮橱窗外流连,手拉着手说着哝哝情话。

第六章 <wbr>4 <wbr>中央大街情话

 

逛街就是逛街,和买东西是两个概念。

 

当然,不是说中央大街上就不能买东西。

 

而此刻我们走在街上,就是买东西的最好时候。

 

两旁的商铺此时早已打烊,但夜市却正喧嚣热闹,我们一群人嘻嘻哈哈地拥搡着穿行其间。

 

说不清楚中央大街夜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郑智化的“水手”和李春波的“小芳”最早都是从夜市传播开来,在最短的时间里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以为李春波是个盲人歌手,因为海报上他的样子总是带着圆片墨镜,在我心目中,他跟拄着拐杖的郑智化同样令人敬佩地身残志坚。

 

一年四季,即使是零下三十度的隆冬雪夜,中央大街依然人潮涌动,两边都是一辆辆平板三轮车,铺着花花绿绿的床单子被面子,堆满了各种服装鞋帽和小商品,沿着青石铺就的马路,从北向南排成了长长的市集。

 

商贩们不知接来一捆捆的电缆,把几百瓦的大灯泡悬挂在摊床旁边留存着斑斑积雪的树干上,还有的趁机展示着各种节能灯管和充电应急灯。那白亮灯光单一而明确,晃得人几乎整不开眼睛,地摊上的货物也因此貌似物美价廉。

 

很多年后,当我第一次坐在电视台演播厅的播音台前,面对着黑洞洞的摄像机,数着嘀嗒嘀嗒的倒计时钟,等待着节目开始,头顶上那一片投射过来的强烈面光砸得我头晕眼花汗流不止。我曾惊诧于这种感觉熟悉得恍若隔世,如获神喻般暗自窃喜,以为自己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

 

其实现在想来,很有可能是当年中央大街夜市造成的错觉。

 

——也许我更应该成为一个地摊货郎,或者是顶着大盖帽、嘴里叼着圆珠笔的税务工商。

 

夜市灯光所造成的效果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简单而明亮无比的硕大灯泡,加之街灯昏黄、路边雪地的交相辉映下,王大明和大白菜面色红润英气逼人,街边店铺的大玻璃橱窗里反射出的自己成熟而自信。

韩雪和小牡丹并肩走在最前面,都是很神气地挺着胸膛,端着肩膀,手插在兜里,把胳膊挎在一起,时不时瞄我们一眼,然后亲昵地小声咬耳朵,忽而“咯咯咯”地笑做一团。

 

韩雪优雅沉静,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令人迷醉的娇美。

 

小牡丹则一刻不停地喧闹张罗,活色生香,明艳动人。

 

我们四个一米八多的大男孩像保镖似的跟在后面,左顾右盼,晃晃悠悠。

 

 

《把那个球投进去》

 

下一集 全世界今晚高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