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比门徒杂谈 |
分类: 篮球 |
这几天扒拉开电视,都会在无意间看到“科比门徒”的那个系列片,有时候上午,有时候傍晚,我今天上午很偶然地看了最后一集——没有篮球我一向很少看ccav,但hbo7点档9点档甚至11点档的电影我都至少看过了3遍,各个地方台也都不播我爱看的港剧,圣火已经传递到了南宁,不管哪个城市,每次看几眼都会是一个退役运动员传递给一个身残志坚的运动员然后身残志坚运动员在传递给一个企业大老板土财主。解说员贫乏的词汇和不知怎样做的准备让我在任何一次都听到同样几个词的n次方——绿荫如盖——名人故里——历史遗迹——经济腾飞...
我这么说没有揶揄传递的敢,我是说一个大型的持续性的活动如何进行整体策划才能够变成一个非常有延续性和粘性的系列节目,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价值,还有口碑美誉度,况且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层层宣传机构的干预和块块地缘地理的划分,我们又一次失去了一个塑造民族形象和树立公民爱国精神的产品。
当然我们地大物博,林子大,鸟多,但是损失也多。不要拿世界文化遗产当个东西,就像奥运全运战略,那些所谓遗产在世的时候,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早就通天彻地,洞悉万物了。
------------------------------------------------------------------------------
我是在这样一种无奈的巧合下看到了科比门徒,因为无奈了好几天所以几乎看全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赛翁得马。首先说这是一个极其精良的节目,同时是一个顶尖水平的宣传活动。公司也是,人也是,策划也是,后续也是,同时又是在无争议的av大哥里面播放这么老长还连着好几天,顶尖。
在ccav大哥的定位掩护下,科比门徒直插中国与篮球相关的一切产业的心脏,突破,过人,扣篮。当然一定要有的是落地之后的嚎叫和肩膀错落的舞步如同蒙古草原的挤牛奶妇女。一切如此完美。
我真得很喜欢看这个节目,很喜欢听里面人的说话,很喜欢思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篮球究竟是不是一种语言?
我是说,中国人的篮球和美国人的篮球是不是同一种语言?我曾经请教过很多老先生,老的篮球工作者,和一些现代的国手,当代大豪吧,得出的是不同的回答。不能叫结论,只能叫各自的回答,各自的理解。现代普遍分析认为:篮球分国,分大洲,什么美国的,nba的,南美的,欧洲的,亚洲的,还成很多流派就拿个中国一篮球发展中的第三世界来说还南派北派呢。
但老的教练跟我讲:篮球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就是强与弱,强就赢。强队都是一个理念,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欧洲也好,没什么区别。
可是现在的普遍观点说美国的那样,欧洲的这样,我们学习就要学习这样那样,甚至把女篮也都加进去,女子篮球男子化,这个我到今天还在听大量的人当成一个所谓的发展趋势的真理在乐此不疲地言传身教。这是个15年前的说法。什么叫女子篮球男子化?男子化可多了去了,美国男子欧洲男子亚洲男子,那3长2短的能一样么?
中国掌握话语权的人的特点,就是想不明白就拿现成的话去说。
你可以说,从特点上来看快速化力量化对抗化,从战术理念来看复杂化多样化,从临场执教来看心理方面的变化情绪方面的调整,从技术发展来看运传投的基本技术特点和相对高难度的动作和战术变化,总要有个明确点的说法,我们要研究的深入细致,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
说什么都是大帮哄,总想一句话或者今天我只说三句话就要解决所有问题。我也总在思考能否用一句话说明比赛胜负的关键,这是很困难的,比如我说赢球总是相似的,或者“赢球因为打得好”,这总比你说篮板阿对抗阿执行阿球星阿团队啊,因为那些你更难以一句话或者很短的就能说明白,有规律性可循。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部分的比赛可以归纳成“打得好”,但还有为数相当多的比赛可以归纳为一个球,或者一个阶段的把握处理,还有比赛归纳为突发事件的影响,可以归纳的很多,但起码我知道的确在针对一场比赛的时候是一句话可以说明白。一件事一句话就能说透。
中国人的语言是千年锤炼的,说这个有些散了,插一句,我有时候会临兰亭序,当然我也只写前面四个字就够练了,就是“永和九年”,旁边一个人很惊诧得说:王羲之...那时候写得字...现在也能看明白阿...成语,几千年了就是他,一句话就说明白。中国人真正高水平的经史子集,都是字不多,就说明白了。我一向推崇聊斋,随便扒拉一片,就写完了一段人生。
还是说科比门徒。我很惊诧于他们的训练方式,教练的语言,要求侧重,对于比赛和训练的理解,这是一个对于从事或者喜爱这项运动的人都极有裨益的系列活动。但是这话也要分开来说,因为我也担心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毁他们。这里面话题太多。我就说几个给我印象深的,教练的话。里面是分成黑队白队,(我不分析这里面的整体策划形象等等东西了那是另一个范畴),黑队强,白队弱,事实上最后黑队也赢了最终的比赛——你总要有个所谓的最强科比门徒么黑队教练是一个黑人,白队教练却是两个黑人(从我的看客的角度来看哦)。
黑队教练的理念,我们的球队,口号就是“恐吓”,中文的,恐吓。这个很有意思。我们的理念当然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之外),拼对手,不能轻敌,要重视对手,对吧?但是黑队教练的理念就是,你要是强你就把这充分的体现出来,你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打击对手,自己的信心的建立是要客观地了解自己,黑队最终赢球其实也是靠这个——我们比你们强。这是一种心理灌输吧。(跟传销一样,年轻人不懂)。理念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但实际上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球队会去这样思考的,却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出来,这是当然的,我们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反对骄傲的将军。我们遵循的温良恭俭让是一个民族5千年的结晶。满招损谦受益,不都是这个么。其实,篮球还是同一种语言。但是价值观却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得不说,科比门徒这类的东西,其实是...(价值观渗透)。说得狠吧?权力机构不要这样较真,因为我要说的是下面的东西。
就是这两种价值观的确很清晰地体现出来了,比如,在这10天的集训中,球员看上去成长了学习了了不起了,每个人都自信慢慢,学到了所谓的“团队,自信,努力等等等等”,但是问题就在于,是不是只有黑人,只有在美国训练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把他们弄到北京,找个国家队教练累死他们,出来的也是这个,只不过是他们觉得目前很HAPPY,很有境界的提升,很飘飘然。我怎么总说实话呢?实话就是,当他们重新回到各自的大学,重新回到专业2队,会发现原来学的那些都忘了,没忘也没用,会怀疑怎么从前那10天能达到的,都喂狗了?开始抱怨中国,抱怨体制。人美国训练多好啊,跳绳,左右扔网球(这都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教练总是喊手举起来他们完了你们要踢他们的屁股你们是好样的你让人难以置信你能做到的...
这不是根本问题。同样都是训练,很有意思的事,只有10天的时间,居然两个队20来个人吧,2个骨折了!一比赛躺下好几个!这真奇怪。当然原因复杂,老伤啊,体质啊,训练强度啊,人种啊,这问题暂不讨论。美国和中国是不同的,你莫要以为伤病不可怕。一个人如果骨折,重的话这个人就不能打专业队了,甚至连玩都不行。这辈子就与此绝缘。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特别是对那些10几二十岁的球员,他们的人生就此变样。就算轻的,打板,打钉子,半年能拆,一年能彻底好,可是并不能保证你这一年都跟奥登似的能把上肢练出20公斤肌肉,谁搭理你阿?大学你招不上去了,专业队嫌弃你了,企业也想幸亏没找你丫的,这医疗保险的...这不是美国,随随便便都能找个工作然后也能过得不错,领救济还能住HOUSE呢,混得不好也没人瞧不起,这不是美国。我们总是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而实际上,真正到了职业篮球,他们才不这么折腾,很科学,很系统,很多问题和矛盾,说真的,也很让你鄙视。
说到训练和比赛,这些所谓门徒的训练模式我开始一看觉得好呵,后来一琢磨,这是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它们开放,他们活跃,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专业队的比赛方式。这不是工作。说得明白点具体点,他们就是跑来跑去布布愣愣,不成什么体系,都是临时攒起来的,谁强谁赢。怎么落阵地,怎么打配合,怎么突出优势,这些实打实的经年累月的东西,莫要以为美国就都是这样出来的,这是个速成班。目的是让你提升,提升的是自己的感觉,表现的是美国好。你要知道这帮孩子可不是常人,都差不多是体育生里面好的,估计有一部分都得进青年队省队,岁数也不小了,20出头了,没小的,我告诉你刘玉栋巩晓彬单涛大致这个岁数已经是国内顶尖的选手了,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却被使用了催眠孩子的方法,让他们得到了提升。这是一种提升兴趣的基层训练方式,而不是专业队,不能因此而否认我们的专业队训练。尽管这看上去就是这个电视片和活动给观众的直接影响。
科比在最后不是说么:这个训练营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你能做到更好,只要你努力,你会超越自己所以为的极限。我相信这是策划好的词。科比是世上最强的篮球选手,但这并不能让我们盲目崇拜所有与他相关的事物。我们的特点就是一味崇拜或者一棍子打死。干吗不能去芜取精呢?说防守,张开手,防守就是针对球,让对方退缩,让对方不想球传自己手里。这就是很好的语言,也是总结出来的真知。我们需要的是这些。我们的训练语言不是不好,而是很难直接打动现代的年轻人的心。这是一个开放的年代。
有好多好多好的东西,我很感动。篮球的唯一语言,就是OPEN。不是打开防守,而是开放。这是一种开放的东西。最后白队输了球,白队教练说:比赛的结果是在每时每刻都改变着的,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不断的努力。说得太好了,我们需要的语言是这个,如何能够融合进我们的血液。
------------------------------------------------------------------
中国职业篮球青春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