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LOG的文学性

(2008-05-07 19:02:50)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篇

BLOG和专栏,区别倒不是给钱不给钱,有没有错别字,而是写BLOG之前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专栏得上来就清楚,那是,必须的。

 

有的时候想说的话很明确,很急促,就泼辣,就直接快速,有时候时间舒缓,闲来无事,浮生半日,那就可以喝茶品茗咂么嘴,关门闭户掩柴扉,彻彻底底地躺着博一下。

 

同样的一件事,有的词汇说叫自渎,有的词汇叫自慰,一字之差,咋心里落差这么大捏?中国人的词儿真是——博大精亏。

 

我喜欢前者,就是明确急促的那种,当然后者的情况更多,但我还是喜欢那种特别想往外倒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管在网上胡咧咧叫做“灌水”。因为我的30岁的不轨人生经验以及从小唱大鼓培养的叙事风格,我能够把一大缸水沿着一个槽子倒过去,哗哗的,泉水叮当响。

 

水无形,槽有型。水通过槽子有了形状,而槽子没有水,实实在在却是空的。天涯明月刀第一句引子就是这么说的:...那一刀挥出,仿佛又是空的...

 

很多人写BLOG,里面自谦地说,我写的这篇文章...我曾经的文章...云云,我可从不敢说我写的这算做文章,这就是blog而已,这一篇其实是有感而发,本来前些时就要写,后来写了几段扔一边了,今天没什么事情,拿起来再续续水。


我用了大概10天的时间,若干次的实验,若干次的思考和揣摩,对门户网站的BLOG有了一些了解。甚至我也曾研究了一下如何按照正确的BLOG规律,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用双归的方式,搞了一些试点工程,试试点击率的工程。的确从中悟到了一些事情。

 

我一向觉得,写东西也好,说话做事也好,即兴搞搞创作或者长期被迫劳动也好(此处并不特指小姐),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差异性在于两性问题。我说的这两性,一个是悟性,一个是个性,大概齐就这么两性,两性问题。

 

悟性的重要在于你悟出来之后就可以再也不干这个事情了,而个性就是接着干下去要考虑的问题。

 

我今天大概想说说BLOG的性的问题,这个性是文学性。


文章我貌似也写过,卖钱的叫文章,不卖钱的,苟以为叫文学。

 

blog也分文章和文学,看上去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错白字。

 

错白字也分两种,一种是因为敲得快,古人叫文不加点,现代人就满屏错字,为了表达的畅快。第二种就是若有若无的了,听说也有叫通假字的,串成句子也肯定会有主胃宾乱七八糟,拙巧难辨,却也显得天真烂漫。

最难得的就是雨带双关,中国文字的最大有趣就在这体现,到了金石今日,这好几千年的汉字和中国话,才以貌似扯犊子的方式喷薄爆发。一个人的个性和    结构(我这只能说结构,因为没有我手边没有知识),就都从这流出来。


说到“流”,举个例子,比如我头些写的“苍蝇贴”,为了粘那些素不相识看一标题拔嘴就骂的家伙写的帖子,我说那些手机用户不是动不动就骂我占它们流量么,我说:您把您今天能流的全都流了也看不出个子午卯酉。我很喜欢这个“流”,如果不是在电脑上敲字,以我的智慧那是真的捏造不来的。

比如刚才,msn上朋友说看不到我的首叶,我研究了半天认为第一是智商问题,第二是因为他没有升级,我敲:你省级了就能看见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BLOG的文学性中,很大一个特质是她的开放性,要是搁大学生来比方,就是艺术院校的那种,或者是学外语的,都比较开放,学外语的更开放,艺术院校都是假开放,女孩都敢剃光头敢拍裸照,但并不怎么敢胡来,偶尔胡来一下也都后悔半天,满脸怅惘对着星星抽烟什么的。这个开放就有点艺术院校女同学的感觉。

我忽然发现,怎么我今天说到文学性,总是跟女性扯不脱关系?这一方面可能跟我最近夜里睡不着看镜花缘有关系,另一方面可能BLOG本身是个带有雌性感觉的东西,不那么雄,或者说阴柔一些,不那么阳刚。

 

精美的东西都是阴柔的,这是阴阳学,真正的中国学问。如果谁找到一个阳刚为主的BLOG一定要给我学习学习,我还真没见过好的文学里面全是劈里啪啦电闪雷鸣直冒火苗子的。我偶尔追求一下,当然我可不是好的文学,但我也有追求一下的心理需求,发现阳刚到底是不那么现实的,东西比较脆,不丰满,不坚固。

BLOG是一种很直观的见情见性的文学。原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因为写作对象感的问题,或者说像BLOG这种载体在以前是没有这个冬冬的。

 

上面中间的这一段写完已经扔了7/8天了,写得还挺累得慌,不是躺着博的松弛。越写越功利,而且错别字也少了,生恐某日翻腾出来去当副高职称论文发表,可不能写得太黄色。很鄙视自己,莫要一语成了谶。

注:我敲“副高”的时候,微软ABC给我的联想词汇是“附睾”。

 

对BLOG进行研究,那的确不是我应该干的,因为这绝对需要专门搞应用语言研究或者是文学发展研究去搞的,国家语委有应用语言这个部门,很多大学都有文学研究和语言发展这个专业。他们应该去搞,因为他们有经费,有大把的没工作的博士,有男有女有场地,理应他们去搞。

 

我不分析了,简单说,BLOG语言就是手机短信加上电脑网络,再加上一些流行元素,一块整出来的。王朔的小说就是这样,看上去跟手机发的似的,一般人看不懂,我这样从小受他老人家荼毒的一样看不懂装懂,自己个没人的时候也还捧场地傻笑,其实也看不懂多少还越看越困,就是因为这东西不能太私人化。你要说私语,说悄悄话,也得让人能听懂,BLOG得是我们这么多人都能听得懂的,介于2溜子大白话和90后火星文之间的那种窃窃私语。从前叫做“小嘀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剃头记
后一篇:科比与乔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