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晚报《林龙说奥运》专栏第4期内容

标签:
奥运会体育 |
以下是第4期内容,8月12日台州晚报“超越梦想”奥运特刊15版
如果朱启南能够在今日的比赛中夺冠,他将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位在本项目比赛中完成卫冕的运动员;而中国队也将成为首个在奥运会上在本项目中完成三连冠的队伍;此外,中国队还将凭借这个项目的金牌重新超越捷克成为本届奥运会上开赛至今获得射击金牌最多的队伍。 以上这段话,是我在某著名论坛上看到的某网民对朱启南赛后的一段评论。有人说,朱启南的败北源自于他赛前状态起伏,最终葬送了他的金牌梦想。有人说,上届奥运会朱启南是凭运气获得金牌的。 成功了,众星捧月。失败了,众说纷纭。所以我说,启南之难,太难了。我想,朱启南的“难”并不是他在技术上,而是因为有上届奥运的冠军光环在上面,来自社会的压力,舆论的压力。我们知道,男子10米气步枪是中国射击队的传统优势项目,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蔡亚林为中国队实现了在本项目中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的雅典,“神奇小子”朱启南又成为该项目的新科状元。 两届奥运会,在该项目上人才济济的中国射击队都没有让这枚金牌旁落,本届北京奥运会,家门口出战的中国队派出了朱启南和小将曹逸飞携手出击,力争将这枚金牌继续留在中国。正是国人这样的期盼给了朱启南与同伴们无形的压力。 上届奥运会,朱启南一身轻松,那时候他不是名人,只是新人,没人去关注他,没有记者去“围攻”他。而这一次,我们在射击馆看到是,除了各国选手的比赛用枪之外,还有众多媒体的“镜头之枪”,选手们将枪对准靶心的同时,记者们将手中的“镜头之枪”对准了他们。其实,我认为,这个时候更应该去考虑选手的感受,尽量的不去打扰,给选手一份宁静。 本届奥运会中,有很多新人首次参赛就摘金夺银。从赛前的无人关注到赛后的媒体宠儿,一个角色的转变,也许带给了他们心态的转变,压力的转变。我在想,本次的冠军们下次奥运会还能找回昔日内心的宁静吗?我相信,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都有自己解压的能力,但是作为公众的我们如果因为人家的失利,还给他们加压就太不能理解了。 即便朱启南只获得亚军,但在我看来,这位同样来自我的故乡浙江的小伙子也是成功的。尽管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朱启南留下了泪水,我想,这个眼泪除了他自己些许的遗憾,也有我作为一个关注者的内疚。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乐观的看到,朱启南在这个项目上依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实力,而他年龄上的优势也决定了他还有不少的上升空间,相信就目前的势头而言,朱启南在未来几年中还将是中国射击队在这个项目上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也许在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我们会看到这位“神奇小子”再次书写奇迹。 我在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