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在争议中被品嚼

标签:
云图电影娱乐 |
不得不承认,我第一次看《云图》的时候并不喜欢它,相形大卫·米切尔的原著小说,电影显然还需要有更多的跌宕起伏与峰回路转的情节才能满足“雅俗共赏”,让普通观众与品味高端的影评人各自有一个圆满,可《云图》显然如美国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形容的那样“野心勃勃”,太有野心的片子必然对创作者有极严格的要求,比如他们得思想深邃,逻辑严谨,还要具备非凡的表现能力。沃卓斯基姐弟的《黑客帝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哲学命题之外还有一块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特效,它因此而具备划时代的意义。但《云图》却绕开了导演擅长的特效革命,而是非常诚实地做到精细、巧妙、气韵一脉相承,像一幅承前启后的拼图,每多看一遍就会多一通感知。
抛开《云图》所谓“前世今生”的轮回理念(因为这个理念在影片中并不能说明什么),事实上片中的六个故事包含了三个元素:人性、抗争与觉醒。于是就有了大航海时代黑奴与白人之间复杂而血腥的关系,出版人飞越老人院的执着,音乐天才因受性取向困扰而决意赴死的悲情,克隆人独立人格的复苏及为争取自由而与人类开战的勇气,未来蛮荒世界里为获得新的人生而与先知并肩战斗的部落等等。人性决定这个世界一次又一次的转变,每一处细微的镂刻都决定着另一个时空某个极为关键的时刻,所以剪辑注定是碎的,这种碎注定要被一些人讨厌,而另一些人却认为其中能看出许多玄机来。
当然,《云图》最让人意外的是充斥始终的“正能量”,但凡气势恢宏的电影,都需要积极的意义来支撑,这部电影自由来去的叙事与原著天马行空的结构非常吻合,但也正因如此也成了被病诟的要害,诸多想要沉浸于商业大片的瑰丽视效中爽一把的观众都会被逼到拍案怒起,然而真正领悟其中内蕴的观众却会看得其乐无穷。
还有关乎巨星们在片中的“变脸术”,汤姆·汉克斯和哈利·贝瑞这对奥斯卡级人物分别诠释了六个角色,后者甚至扮演过一位谁也认不出来的男性医师,包括休·格兰特在内的一众演员都在片中过足戏瘾。但真正的挑战也许来自韩国女星裴斗娜与中国女星周迅,她们在未来世界一段中都扮演克隆人,大尺度的激情戏恰好反映电影人没有将追求票房视为已任,却是一心扑在炮制艺术品的理想之上,所以电影理所当然地被定为R级。同时导演们更是决意要将电影还原成那本玄奥的书,需要你反复研究品读,一如当初钻《黑客帝国》那样钻它,才能尝到其中甘味。《云图》不是快餐,却因强大的演员阵容与庞大的故事格局而让一些人对其产生了“商业大片”的误会,《云图》因此也得到过“华丽空洞”的批评。无法在第一遍就解读彻底的影片,背负陷入争议的命运在所难免,但也恰恰是这样的争议能让电影逐渐走向“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