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岛又乡土的爱人们

(2007-03-15 10:59:00)
孤岛又乡土的爱人们不晓得为什么,台湾人总爱拍一些同志电影,还很有本事的将它们统统变为偶像“剧”,大约《盛夏光年》算一部吧。康正行、余守恒、杜惠嘉,三个人,关系错综得很,我是指那种心理冲突。两个男生互相依赖,中间横插进来一个女生,于是生出许多挣扎来。片子很浮,感情都极不自然地在那里发展,每个段落均有造作的成份。像这样的校园同志戏是有许多“珠玉”在前的,比方讲《蓝色大门》,再比方讲《那一年,我们去海边》,此情此景每每浮想,总会微酸微痛。亦是盛夏,亦是三两个人之间的纠葛,那些蝉鸣与课桌椅之间的秘密交流均是我们少年时极特别的“偷欢”。
     后来发现,其实自己并非是迷恋那边的同志作品,而是被台湾腔电到了,软软嗲嗲的,带着浓厚乡音,比上海话还酥甜。称呼对方总是用全名,余守恒就经常这样子:“哎!康正行!你陪我聊下天好不好?哎!康正行,你不要看书啦……”看似生分,实则隐含了最极端的亲昵,此后看到一群学生中间,有两个男生是互叫全名的,我也会无端地意淫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友情?是单纯?仰或不自觉的固守,亦可能什么都不是,仅仅同校生罢了。那些情绪一丁点儿都不危险,反而痛楚又甜蜜,大多是被某个独立环境烘托出来,比如校舍、无人海滩、双人旅行……非要等到被其它人遗忘,或者遗忘其它人,才可以那么样贴心贴肉地相处。
    但是《盛夏光年》我不喜欢,人物定位太肤浅,就算青春年少太迷茫好了,却是多少刻意场景在填补苍白的内容呢?听闻导演年纪很小,所以也怨不得他讲不好内心戏罢。其实许多同志戏均爱把故事搞得浓情烈爱,爱得深,矛盾重,伤痕便更重。《夜奔》如是,《孽子》如是,顶顶讨厌的《十七岁的天空》未把故事讲圆不说,还力图将它拍得像正常人的经历,这个实在有点好笑。最寂寞的当属刘若英之《美丽在唱歌》,两个女子在一个售票室里相处,空间很窄,像个孤岛似的,那种境况下面经常会引发不同的相爱可能性。美丽的外婆在某天洗完澡,要求穿上花衣裳,站在门囗对着空气讲话,她说是外公要来接她了,这一段经历已比得过诸多的虚假缠绵,当初亦是璧玉佳偶般出众,如今已老迈得看不出青春痕迹了,却依旧是一颗眷恋的心。美丽也许就顶怕这样幸福的失落轮不到她,于是放弃暗恋了几个学期的学长、面包房师傅等一众凡尘对象,选择与她心灵相通的女性,她也叫美丽,真是再好也不过了,包含多少孤独的畅快哪!
     有时候这样想,若非过份自我的艺术片,台湾电影还是应该像《小百无禁忌》那样子拍。一滴血落在白手帕上,亦像绽开了红梅花,奇遇变成心的随想,最细微的触动也能舒展成风景。同志电影要含蓄温婉,或者妙曼生姿,都不容易,最好是这些东西再配上小岛特有的地方味儿;男生和男生,女生跟女生,有各自不同程度的犯禁冲动,感觉轻得像汽泡,重得像灰铅,然后,台北市的喧嚣冷淡,宜兰县的潮湿山脉,桃园古迹尘封的模样,澎湖的咸腥海风……它们分别被融化进来。
     好看,真的好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还真能干啊!
后一篇:琐碎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